法国海*舰载航空兵的开端是贝亚恩号航空母舰,然而贝亚恩号航空母舰对于法国海*而言是一个并不算好的开端。但是法国航母的悲剧未尝不是一种必然。
落后于世界的法兰西,荜露蓝蒌的法国舰载航空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航空母舰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各海*大国纷纷启动了航母建造计划,日本的凤翔、赤城、加贺;美国的兰利、列克星敦与萨拉托加;英国的百眼巨人与暴怒,然而同样身为海*大国的法国却在世界航母的大发展时期却走得步履维艰。
法国海*第一艘航空母舰是前身为诺曼底级战列舰五号舰的贝亚恩号,诺曼底级战列舰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船厂工人被征召入伍,建造计划近乎停滞,战争结束之后因为不少舰炮都被陆*拉走扩膛改装为列车炮了。
所以法国海*索性将诺曼底级战列舰五号舰改装为航空母舰,一二三四号舰的锅炉与蒸汽轮机被拆下来装在了诺曼底号上。被改装为航空母舰的贝亚恩号
舰长米,宽27.1米
飞行甲板长米,宽31米;
机库为双层机库,长米,宽16.5米;
总马力:马力
最大航速:21节
舰载武装:8门毫米L55炮廓炮、6门75毫米高射炮、8门37毫米高射炮,12挺高射机枪、4个毫米的鱼雷发射管。
贝亚恩的舰炮
整体而言,贝亚恩号航空母舰的设计相当的不咋地……航速低=甲板风风速低=舰载机起飞难度大;飞行甲板长度仅为米=舰载机滑跑长度短=舰载机离舰速度低/起飞难度大/无法起飞;舰首收窄设计等于舰载机滑跑时不能沿直线滑跑,等于舰载机起飞难度大;舰尾收窄设计等于航母采用列队滑跑起飞时最后几行待放飞舰载机数量少=出击数少=制空能力差;舰尾甲板呈上坡设计=舰尾无法放飞舰载机=能够用来放飞舰载机的甲板短=制空能力差。实事求是地说,贝亚恩号航空母舰是一艘乏善可陈甚至给航母家族丢人的航空母舰,但是法国海*设计师设计的贝亚恩号航空母舰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贝亚恩号航空母舰固然有着各式各样的缺点,但是贝亚恩号航空母舰并非没有优点。
如果观察老式航母设计的话就会发现,老式航母的上层建筑往往位于飞行甲板一侧的舰体上方,位于舰体上方的上层建筑会挤压航母飞行甲板的宽度。进而影响航母的载机量。
埃塞克斯级航母
而贝亚恩级航母不同,贝亚恩级航母的上层建筑位于右舷中部靠前位置的舷侧外飘平台上,航母上层建筑没有与飞行甲板发生重合,因此贝亚恩号航母拥有了一个非常对称的飞行甲板,舰岛对舰载机起降的负面作用相对较小。
其次采用双层甲板的航空母舰往往存在着升降机需要沟通三层飞行甲板,为了保障升降机各层甲板平齐又需要挖洞,直接后果就是在航母升降机调度上层或者下层机库的舰载机时,飞行甲板上会出现一个大洞,完全无法进行舰载机起降操作。
但是贝亚恩号采用了一种盖板设计,升降机正上方的甲板可以向左右两侧开合,升降机停留至机库时,飞行甲板可以关闭盖子,进而正常进行舰载机的起降任务。需要由机库向飞行甲板调度舰载机时盖子打开。可以说这种想法还是比较别致的,毕竟硕大的盖子的开合可不是轻松的事,而且可开合的甲板设计也导致了贝亚恩的升降机开孔位置非常大。反而得不偿失了,但是在航母发展初期这个方式也算是一个办法。
整体而言,各国初代航母都因为带着极大的探索性质,所以说设计上往往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法国海*的贝亚恩显然是扫雷专业户……成功证明了慢速、短甲板、尾部收窄设计、开合式升降机盖是不切实际的设计。但是贝亚恩毕竟仅仅是法国海*舰载航空兵的一个开端,如果霞飞级航母能够顺利服役的话,贝亚恩在其余生中作为训练舰并无不可,然而这不是环法自动车赛了么……
然而法国海*对航空母舰的忽视未尝不是一种必然,对于法国海*而言,他的假想敌是谁?曾经最大的假想敌是德国,然而德国一时半会是缓不过劲了,至少德国海*是缓不过来了。(德三海*也就是四艘战列舰一艘航母几艘重巡没了,就是意大利都能摁着德三海*抽)对曾经的第二大假想敌奥匈帝国碎了一地。然后是英国,和英国人比海*?醒醒,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人就放弃了和英国人比海*了,真以为法国海*的绿水舰队策略是因为法国人脑子进水?还不是因为英国人的舰队规模太过庞大法国人根本不可能比么?是如此,也是如此!
意大利?法国和意大利是接壤的……用得着航空母舰么?美国?美国是仅次于英国的海*强国,和明显法国人继续洗洗睡。俄罗斯?苏俄自顾不暇,再者就是帝俄时俄罗斯都没有战列舰的自产能力,被国际社会所孤立的苏联凭什么建造大海*?要么打不过,要么用不着……所以法国海*造航母有啥用?
小结
二战时期航母玩的最好的三个国家,美国日本英国,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国家有何共同点,?英美日均是岛国!(特大号的岛也是岛)三国的敌国距离一个比一个远,不发展海*还想干啥?海*需不需要战斗机的掩护?三国想要自己的舰队拥有战斗机的掩护是不是只能依靠航母?
但是法国德国意大利需要么?敌人就在自己家门口,航母没用啊!所以齐柏林号航母下水之后弃之于野,意大利主张意大利自己就是不沉的航母所以天鹰号航空母舰建造进程一拖再拖,法国亦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