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以来,76年间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亚太地区成为诸强角力的热点区域,而作为新世纪大国角力的重要工具,海*力量,成为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重点*种。
世界各国海*行列中,76年来实力增强最多的,当属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相关国家。本文对相关国家海*力量之历史、概况进行简要纵览。
一、日本海自:意图横跨印、太两大洋?
日本海上自卫队,名为自卫队,实则是攻守兼备的世界一流海*。
二战结束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旧帝国海*被解散,日本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得重新武装,不得拥有重量级进攻武器。
这头东洋猛虎解除武装,本来这是亚洲人民之幸事。但由于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几乎从轴心国投降之日起,就立即展开了,美国对强大的苏联红*忌惮很深,出于在亚洲遏制苏联的考虑,美国保留了日本旧帝国海*的骨干力量,以海上扫雷部队的名义保存了下来。
爆发后,美国公开支持日本海上警备力量建设,默认日本变相重建海*力量。
有了美国的支持和纵容,日本越来越有恃无恐。年日本海上自卫队正式组建,并以反潜和海面防卫为重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武装起来。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右翼鹰派首脑人物中曾根康弘上台,越过和平宪法红线,把海自建设大大地向前推动,标志性的变化有这么几点:
1.战略方向大变化。由专守防卫改为近海决战,日本要将苏联舰艇全部拒之门外,所有日本海峡、海岛、洋面,要让苏联人有来无回。
2.防卫范围质变。原本日本专守防卫的范围,仅限于自家领海,现在改为保护海外航线之安全。
3.*费占比大大提高。原本日本海*经费不得突破GDP的1%,中曾根康弘时代超过此限制。
4.承担世界*事义务。潜台词就是要恢复海外派兵。
我们现在只熟悉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时代屡屡突破和平宪法之底线,甚至不惜推动修宪,感觉他俩是近年来日本凶相毕露的罪魁祸首,其实真正的发端者,就是这位中曾根康弘。
战略方向一变,其余就都跟着变。
日本海自的建设,由于美国一味纵容,世界其他国家很难对日本制造什么压力。日本海自的力量也逐渐放飞自我。
到21世纪初,日本海*总吨位一度达到40多万吨,舰船总数余艘。总实力居美国、俄罗斯之后,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强大海*,在反潜、护卫等领域甚至比俄罗斯海*还强。当然,这个排名随着近年来东亚大国强势崛起,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日本唯一不过瘾的是,美国划了一条红线,那就是不允许日本重新拥有重型攻击性船舰,尤其是航空母舰。日本是近代世界海洋强国第一个建造标准航母的国家,二战时一度拥有过25艘航母,将其视为外海决战的核心。美国划这条红线,无疑掐住了日本的命门。
日本屡次使用只蹭蹭不进去的办法,企图让美国松松口,哪怕租借美国的轻型航母也行,但美国人在这一点上始终高度警惕,不行就是不行,一毫米的口子也不能开。
没办法,日本只好走曲线救国的路子,以加强反潜能力为幌子,建造了直升机航母。现今日本海自拥有4艘直升机航母,海上作战能力大大增强。
许多人把日本海自定性为美国的扫雷、反潜大队,认为其能力有限。其实不然。
日本海自的作战思想,与当年帝国海*的思路全无二致,仍然是决战于外海,保证海上通路的安全。
日本海自能控制的范围,在南洋方面,已经重新恢复到北马里亚纳群岛一带;在东南亚一带,也深度介入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一带。
在美国倡导下,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的*事同盟逐渐成型,日本海自也开始伸向印度洋领域。
这是个令人不得不防的危险倾向。
二、韩国海*:夹缝中意外崛起的强手
韩国海*,其历史进程看起来颇为令人心酸,但其当下力量现状,却又着实令人惊讶。
韩国*队与日本有一定相似之处,都是美国的*事同盟,接受美*保护。但韩*与日*的本质不同在于,韩国是完全独立的国家,可以不受限制地发展常规*事力量,可以购置或者自产任何攻击型武器,当然核武器除外。
因此,美*对韩*施加了独特的控制,也就是美*拥有韩*的战时指挥权。仗一打起来,韩*得听美*指挥官的。
韩国早期无法抗拒这个命令,因为其*队战斗力实在过于孱弱,抵挡不住朝鲜及其背后的相关大国。重重压力之下,韩*不得不借助美*而自保。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韩国只能甘心接受美国指挥。
这也导致了韩*海*建设起步非常晚。相比日本早在50年代就已经拥有实力不俗的海上自卫队,韩国直到60年代都还是妥妥的海*弱国。有限的*费基本都投入到陆*建设上,海面基本由美国提供保护。
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韩国经济起飞,钱袋子充盈起来,韩国这才开始扩建海*。当时韩国走的是捡破烂路线,大量购买和修复美*濒临退役的战舰,勉强建起一支以驱逐舰和海岸巡逻艇为主的近岸海*。
世纪之交,经济实力愈发强大的韩国,对海*也越来越感兴趣。金泳三、金大中两任总统执*期间,提出了建设蓝水海*的宏大口号。当时韩国进行裁*,陆*数量削减了19万人,海*不降反升,扩充至7万人,凸显出韩国强烈的海洋野心。
现在韩*拥有各类战舰余艘,总数量与日本不相上下。总吨位27万吨,虽然比近邻日本少多了,但在世界范围内依然算得上中等海*强国了。
韩国海*主力战舰最具代表性的,是“独岛级”两栖攻击舰以及KDX3“宙斯盾”驱逐舰。
“独岛级”两栖舰与日本的加贺号性质差不多,都是准航母级的水面巨兽,拥有强大的远洋进攻能力。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这种舰虽不是航母,性能却远超一些国家的轻型航母。独岛级的排水量达到万吨,比现在西班牙、泰国、意大利的轻型航母排水量大多了。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轻型航母才吨。
所以说,韩国的海*实力相当不俗,所以当年金大中总统敢喊出要维护韩国在五大洋权利的口号。
不过,韩国高速发展海*、甚至打出远洋海*口号的目的,其实并非像日本那样只着眼于外海。其真实目的,更多在于虚张声势,维护自己的领海安全。尤其是与日本存在许多领土争端,韩国历史上又多次被日本侵略,其海*的矛头,更多是提防东洋恶邻日本。
说实在的,世界各大热点区域,像韩国这样恶劣的地缘环境,还真是少见。韩国海*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三、越南海*:奈何心强命不强
接下来看一看中南半岛的地区强国越南。
相比前面两国,越南海*实力称不上多强。拥有各型舰艇余艘,数量虽然挺多,但总吨位只有5.1万吨,最大的猎豹级护卫舰排水量只有吨。九艘这样的船绑一起,才勉强抵得住韩国一艘独岛级两栖舰。
越南在这方面有自知之明,他们没有提什么远洋海*战略,乖乖地扮演近岸海*的角色。
越南曾经心比天高,一度号称世界第三陆*强国。20世纪70年代在中南半岛是霸王级存在,四处找人打仗,欺负的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没脾气。
海*方面起初也是心比天高,视周边国家如无物。但越南这个国家,好就好在记吃也记打,一旦认清楚自己某个方面能力不行,基本上会服软,不再硬吹牛装大瓣蒜。
而且,由于越南*队遗传了太多北方邻国*队的基因(不信去看看越南*队的阅兵分列式,以及越南*队的*装,那叫一个像),非常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办法。
越南是个狭长的国家,幅员虽然有限,却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在海洋战略中,海岸线长度是硬实力,越长越牛气。越南的海岸线还非常关键,北接北部湾,南接泰国湾,东面南海,是马六甲生命航道上的最关键国家之一。
所以本文讲亚太海*强手,中南半岛中只选了越南而没说泰国,就是因为越南的特点太鲜明。泰国海*吨位虽高,地理位置却比越南偏多了。
越南海*的总体战略是“两湾一海”,即保护好两个海湾之间、南海西岸的战略利益,有效控制相关水道。
这个看起来吨位不是很大、几乎没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国家,却在地区海洋战略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南无论和谁结盟,都足以对南海洋面上的舰队构成强大威胁。
四、印度海*:三航母之梦会不会实现?
印度独立之初,由于英国海*还在保护印度,加之陆地上与巴基斯坦打得不可开交,一直没有功夫建设海*。
进入年代,印度调整了海*战略,其原因有三:
一是英国逐渐从印度洋撤离,印度决心将印度洋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是印度取得了第二次印巴战争的胜利,陆地扩张目标基本实现,开始将目光转向广阔的印度洋;
三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印度获得了大片蕴藏多种海洋资源的专属经济区,这从客观上要求印度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于是,印度海*的“区域控制”战略应运而生。
这个战略很典型地体现了印度民族的神经刀属性。
有时候,印度给人的感觉是对什么事都不当回事,你打我,我不在乎,我跟你玩非暴力不合作。自己国家连个主体*权都没有,却派出*队到欧洲打酱油。世界发生重大疫情,印度有一搭没一搭的不在乎。
但他一认真起来,却总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如我。
这个所谓的区域控制战略,用俗话说就是,锅里的饭不仅我要吃,还不让别人吃一口。
什么意思?印度的海洋战略,不仅要维护自己使用海洋的权利,还要剥夺敌人使用海洋的机会。
印度洋又不是你印度一家的!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敢对世界公海提出这样的战略。你说神经不神经?
为达成对印度洋的“区域控制”,印度将印度洋分为三个战略区域:完全控制区、中等控制区和软控制区。完全控制区是指专属经济区以外,海里以内的海域;中等控制区是指完全控制区外~海里的海域;软控制区是指印度半岛海里以外的印度洋海域。
印度的海*作战理论也别具一格。其中有一条这么说,“现如今,海*的任务不仅是进行近海作战、控制海上交通线,还应该要有能力到达敌方海域,控制敌方濒海地区。”
思路之清奇,令人忍俊不禁。纵然二战时最狂妄的日本海*,也没夸下如此海口。控制敌方濒海地区,难道你的战舰比别人的大陆架还扛炸?论幽默,个人以为印度海*当属世界第一。
有这么大的野心,有必须有同样大的能力。
印度海*共有舰艇约艘,有一艘航母,总吨位30万吨。是南亚次大陆最强海*国家。年7月,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对全球海*进行排名,到年,印度海*将跃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中国、英国,力压俄罗斯一头。
印度海*是一支蓝水海*,核心指标是拥有标准的航母。
印度在役的唯一一艘航母“维拉特”号,是世界上现役最老的一艘航母,这艘二战期间开工的舰艇如今仍然在印度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印度觉得仅有一艘航母不能完全控制印度洋,必须得有三艘航母才能较好地控制印度洋:两艘航母分别控制阿拉伯湾和孟加拉湾;第三艘航母作为机动力量,以便随时支援或到其他“利益攸关”的海域,这就是印度雄心勃勃的“三航母战略”。“三航母战略”主要依靠现役“维拉特”号航母、购买并改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以及自建“蓝天卫士”号航母来实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三航母战略”的成功实施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航母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经济、科技、底蕴哪方面缺失都不行,这方面光靠吹牛划蓝图可不行。印度靠现有的航母编队,在印度洋近海吊打南亚诸国倒是不在话下,要想真牛到把战舰开到别国家门口人家连屁也不敢放一个,真厉害到把印度洋据为己有,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菲、尼、马三国海*概览
菲律宾由于工业基础薄弱,造船能力顿足不前,菲律宾海*舰艇装备主要依靠进口和外援,其实力在东南亚国家居较低水平。目前,菲海*拥有包括护卫舰1艘,轻型护卫舰13艘,各种巡逻艇的主战舰艇52艘,但是许多装备都是年代产品,且水面舰艇吨位小,武备较差,而且没有装备潜艇,未形成完整的空中、水面、水下作战系统,作战能力有限。
菲律宾的独门武功,其实在海*之外。
菲律宾处于印太生命水道的东端,在东北面与中国、日本紧挨着,曾有人把中国的宝岛比作不沉的航空母舰,其实菲律宾更适合这一称呼。菲律宾自知实力有限,便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引入美国来干预地区形势。美菲的*事同盟以及合作深度,仅次于日本和韩国。
印尼海*是南洋诸国较为强大的。印尼海*拥有包括2艘潜艇、10艘护卫舰以及16艘轻型护卫舰在内的主战舰艇余艘。这些武器装备绝大多数来源于不同国家,武器装备性能参差不齐,大多数处于年代至年代水平。
印尼现役护卫舰10艘、轻型护卫舰16艘,构成了南海周边国家中最庞大的护卫舰战斗群。经过多年的发展,护卫舰已经基本实现了导弹化,装备有目前先进的“鱼叉”、“飞鱼”反舰导弹,以及SA-N-5舰空导弹等,从而具有相对较强的水面作战能力。
印尼国土的碎块化世界首屈一指,这制约了印尼成为陆地大国,却意外成就了最复杂最有潜力的海洋优势。
四处散开的岛屿,形成一个个优良的海*基地,印尼不用担心外国海*侵略,丢了一个基地还有另一个基地。
印尼同时也控制着马六甲海峡的西大门,而且相关海岸线很长,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船队要从马六甲过,都要看印尼三分脸色。
再看看马来西亚。
在当今通道和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马来西亚已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争夺的战略要点。马来西亚海*采取的是积极防御的“前沿防卫”战略,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的均衡发展,力争建设一支在东南亚地区武器装备处于领先地位的现代化海*,最大限度延伸海*在远海的作战能力。
马来西亚海*国虽不大,海*却五脏俱全,这种理念在东南亚算得上十分先进。马海*拥有各类舰艇52艘,其中35艘主战舰艇包括:潜艇1艘、护卫舰4艘、巡逻艇14艘、两栖作战舰艇4艘、水雷战舰艇4艘,以及多艘各类辅助舰艇。
近年来,马来西亚海*在加强水面舰艇部队的基础上,加速组建潜艇部队,扩建海*航空兵部队,届时将初步形成海空一体的立体攻防体系,可执行侦察、巡逻、登陆作战以及海上救护等任务。马来西亚还特别强调要组建一支海上快速部署部队,给其配备两栖舰船、运输直升机以及轻型坦克等武器装备。
无论是理念还是实际建设水平,马来西亚远远高出隔海相望的越南、菲律宾等国。随着其海*实力的提升,马国外交上也越来越强硬,跟谁都敢呛一股子火。这对地区和谐,并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