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两个意外,让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惊天逆转,
TUhjnbcbe - 2023/3/26 20:13:00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www.czktmy.com/bdfzl/bdffx/1693.html

上节我们说到了中途岛战役最关键的时候,因为美日双方的航母空战,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两个“意外”。这两个意外足以让美*决胜,一举击溃日本海*力量,成为新时期的海上霸主。

我在拆解这个战争的过程,主要着眼于双方战略战术的一些细节,因为这场战争是逐节推进的,甚至在决胜局之前,美*还是没有取胜优势的。中途岛海战的迷人之处恰在这里。

所以,每一节对战细节的数据,实际上只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前两节中,因为数据的问题,有人质疑,比如,明明日*准备的是6艘航母,为什么写5艘?实际上这个问题在第一节已经仔细讲过,日本人的战术布置是分五组,南云忠一指挥的联合打击舰队是4艘航母,实际上整个战役投入战斗的日本航母为5艘。这个问题很简单,这不是斗地主,上来两王带四个二全扔出去。

再比如有人质疑南云奇袭中途岛,美*陆基飞机有架,为啥你写战斗中只起飞25架(实际上我写的是6架“野猫”、20架“水牛”,共26架)?

这问题也再简单不过了,战术布置就是这样,美*派出的空中拦截编队布置就是如此,并非坐在家中看数量,觉得数量多就全飞上去,稳赢了。

其实中途岛战役网上很多人写过,但我尚未见有人如我这般写法的。我希望的是将这场战役中更加细节的一些东西写出来,从细节上去看一场战争对两个国家的影响,甚至对于世界的影响。

实际上,中途岛海战美*能胜的关键,就是战争中出现的偶然因素导致的。这其实比战争本身的战略战术更让人深思。

因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有很多东西并不是靠先进的情报能力能左右。实际上,正如上节所讲,美*的优势在于“情报比较准确、士气比较高涨”,除此之外,实力尚不足以完全的正面对决。

但海战中,航母这玩意儿是不断移动的,那时间的情报实际上不足以完全确定它准确的行踪。所以,版的《决战中途岛》电影中就表现得很到位,美*当时的情报是提前分析出来的,只确定了日*大概在什么方向和位置有动作。

但战争中又是另外一种情况,瞬息万变,情报根本跟不上。这就是为什么两*有无数的潜艇、水上飞机、舰载机进行搜寻,甚至出现了“盲战”的情况。

在最后一波空战中,日*依旧是占上风的。但因为美*孤注一掷的飞机进攻,从7点02到8点06,美*“企业”号和“大*蜂”号航母才让67架“无畏”俯冲轰炸机、29架“蹂躏者”鱼雷轰炸机、20架护航的“野猫”战斗机完全升空。

日*提前得到了消息。所以美*派出去的飞机扑了个空。

因为南云忠一下了一个命令:整支舰队以90度改变航线,以避开逐渐接近的敌方战机。

这让他们躲过了新的攻击,因为日*舰队的舰载机正在“换弹”。

美*虽然扑空了,但意外出现了。

01航母空战打出了“意外”

因为南云忠一让舰队90度改变航线,这就让日*舰队转向了东北方向,他们原先是往东南方向的。并以20节的航速远离原地。

美*轰炸机扑了空是理所当然的。

但巧的是,因为云层的阻隔,美*空中编队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飞散了。

当时美*的鱼雷轰炸机中队是由沃尔德伦率领的第8鱼雷轰炸机中队,他们是协同第16特遣舰队的其他战机编队的。

但当他们到达地点是扑空了。

这也没办法只能返回。

5分钟后,沃尔德伦突然发现海平线附近似乎有战舰的烟囱正在冒浓烟,于是,他下令鱼雷轰炸机转向北方。

这实际很冒险。因为当时的舰载机性能就那样,燃油不足以长时间飞行。

然而,相比于日*攻击舰队的指挥官南云忠一的犹豫,这位飞机中队的指挥官明显更决绝。

战场上,战机都是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指挥者决断明快。

沃尔德伦的战术是这样的,摆动机翼,然后将编队聚拢,直飞发现浓烟之处。

沃尔德伦也是个狠人,其实他的飞机不怎么样,这个战术其实也不有利,就像他自己写的那样:

“我最大的希望,使我们能遇到有利的战术形式,但如果我们不能……”

这时候就是不有利,因为日*有猛烈的防空炮火和战斗机防御。当然,他们那时候并不知道南云忠一正把自己的防御拆了。

沃尔德伦的中队,只有15架鱼雷轰炸机,都是从“大*蜂”号上飞起的。鱼雷轰炸机,进攻航空母舰时,其实往往都是送死,这一点不管美*还是日*都是一样的。因为鱼雷轰炸机必须采取低空、直线和平行飞行路线,这样才能让鱼雷对准航母。而日*还有60架“零”式战斗机严阵以待。

“零”式战斗机在当时很强的,这个中队的飞机一个一个地被击落。

最后,只有格里驾驶的“蹂躏者”躲过了“零”式战斗机的袭击,他冲到了距离一艘他无法识别的航母多米的地方,但是鱼雷自动释放装置失灵了,这位飞行员手动投放鱼雷。

这时,飞机正好经过日*航母的舰桥。

据这位活下来的飞行员格里所说,他看到了那艘航母上的舰长正在舰桥上“跳上跳下,活像下了地狱”。

而后,格里的飞机穿越了航母的飞行甲板,那里密布着加油管道。

这人命大,他最后被“零”式战斗机击落,并在第二天才成功给自己的救生筏充气,而且运气很好地遇到了一架“卡塔琳娜”水上飞机,才得以生还。

沃尔德伦的中队,15架飞机、30个机组成员,就他一个幸存者。

与沃尔德伦一样的是,“企业”号航母上起飞的美*第6鱼雷轰炸中队,也因为扑空,选择往北飞。

上午9点36,日*“赤城”号航母正在给其他航母打停火信号,美*第6鱼雷轰炸中队恰好发现了它。

这个中队当时只剩下14架“蹂躏者”鱼雷轰炸机,然后排成一行,准备攻击。

日*当然也发现了,当时日*是比较被动的,因为航母遇上鱼雷,其实很脆弱。而南云忠一下令所有飞机换弹,又被轮番干扰,防御实力大打折扣。

日*的做法是,把“赤城”号转身,尽量以航母舰尾对着攻击方向。这样,美*第6鱼雷轰炸中队就不得不选择机动寻找更大的正面进攻。

日*防空战斗机就有时间调整并反击。

这其实对美*第6鱼雷轰炸中队很被动,他们的飞机其实一般,这些飞机的时速也就稍高于千米每小时,而且没有战斗机护航。所以,他们是分散的。

进攻的目标也不是固定靶子。日*“赤城”号航母当时的航速很高,大约25节。

第6鱼雷轰炸中队费尽力气,还是调整好了他们的攻击阵位。

日*的“零”式战斗机也开始反击。

结果是,第6鱼雷轰炸中队的14架飞机,只回去了4架。

而且,一个都没打中。

美*的失误之处在于,这些航母、飞机中队之间的协作不够密切。

与此同时,美*还派出了第3鱼雷轰炸机中队,结果在中途就被日*“野猫”战斗机群追上,幸亏云层救了命。而他们也确定了日*4艘航母,因为前几轮的攻击,这些航母分散了,相距约22千米。

而后,第3鱼雷轰炸机中队就被日*防空战斗机打垮了,12架,幸存5架。

按照日本人渊田美津雄的记载(他当时正在“赤城”号航母甲板上全程看了美*的进攻):

“敌机一架接一架被击落……从右舷前方袭来的14家敌*鱼雷轰炸机半数被击落,从左舷前方袭来的12架敌机也只剩下5架了……随后两队敌机都飞到了发射阵位,大家都等待着’赤城’号为目标的鱼雷溅水而来,但很奇怪,敌*没有投放鱼雷……’飞龙’号和’赤城’号的炮手向敌机猛烈开火,零式战斗机紧紧追击,敌机数量不断减少。最后,只有7架敌机向’飞龙’号发射了鱼雷,右舷5颗、左舷2颗……共有40多架鱼雷轰炸机参与了这次攻击,其中7架投放了鱼雷,但都没有命中……”

但不得不说,美*还是很有勇气的,即便渊田美津雄在记载中也说了美*的勇气。

实际上,这次袭击,美*3艘航母,共发起了七轮袭击,出动83架飞机,37艘被日*击落。

但从这些进攻之后,南云忠一的4艘航母阵型被打散了。“加贺”号、“苍龙”号离“赤城”号有千米,“飞龙”号在海上根本看不到了。

这时候,日本人知道了美*的航母确切位置。

而日*的航母阵形乱了。

足以让美*决胜的意外来了。

02两个足以决胜的“意外”,日*损失三艘航空母舰

因为日*发现了美*航母的确切位置,所以,在10点20的时候,南云中下令,让“赤城”号上的所有飞机九位,引擎预热,10点30开始总攻。

即便现在的美*历史中,也承认如果这次总攻成功,美*的3艘航母可能就是沉入水底的命运。

但是,两个意外救了美*。导致结果出现惊天逆转。

因为那7轮的鱼雷轰炸机不要命的进攻,导致南云舰队的“赤城”号很偶然地选择了一条非既定航线。

一句话,它脱离了舰队,并且一时之间找不到日*其他的航空母舰,顺便还把日*的防空巡逻战斗机吸引到了海平面附近。

这是第一个意外。

第二个“意外”很无厘头,因为有“人”乱入搅局。

搅局的是一艘美*潜艇“鹦鹉螺”号。

它也是偶然地,误打误撞地直接闯进了日*第一航空舰队的防线之内。

而后,它被发现了。日*派出了一艘“岚”号驱逐舰,加速冲出航母防御圈,要给“鹦鹉螺”号投放深水炸弹。

深水炸弹投放完,也没炸到“鹦鹉螺”号。“岚”号驱逐舰就加速赶回自己的航母防御圈,海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白色尾巴。

6月4日上午9点55分,美*“企业”号航母的俯冲轰炸机中队的指挥官发现了这条“白色尾巴”。

美*正愁找不到南云忠一的航母位置呢,因为此前南云改变了航向。

于是,美*“企业”号航母俯冲轰炸机中队的指挥官麦克卢斯基推测这艘驱逐舰是急着回去找“妈妈”——航母。

他当时是在多米的高空发现的。

但他果断命令麾下37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排好队形,顺着这条“白色尾巴”,一直朝东北方向前进。

上午10点20分,正好是南云忠一下令的时间,“赤城”号、“苍龙”号、“加贺”号,正在往西北方向航行,日*舰队组成一个“周长大约13千米的环形”。

“飞龙”号航母在最前面带头。

麦克卢斯基立即决定发起进攻,所有俯冲轰炸机从米高度下降,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呈70度角度俯冲投弹。

这时候,日*很有把握的要去剿灭美*航母,天空中没有任何“零”式战斗机,因为所有“零”式战斗机都在海平面附近或者航母甲板上,正是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

美*的俯冲轰炸机,带着kg或者kg的炸弹冲了下去。

那位叫渊田美津雄的日本人也有记载,因为最先遭殃的就是他所在的“赤城”号——

“能见度良好,云高米,云层偶尔散开,给敌机的接近提供了很好的隐蔽条件。10点24分,从舰桥的话筒里,发出了开始起飞的命令。飞行长摇动着小白旗,第一架零式战斗机开足马力,飞离了飞行甲板。突然,瞭望哨喊道:’俯冲轰炸机!’我抬头张望,看到3架黑色敌机朝着’赤城’号垂直俯冲下来,一些机关炮开始向敌机猛烈射击,但已经晚了……”

当时日*航母的情况是,许多战机停在舰载机的停机坪上,正要把高爆炸弹换成鱼雷。

然而,这个地方也炸了。

落在“赤城”号上的第一颗炸弹是一颗“近失弹”,距离舰桥的正横面——与船之龙骨成直角的平面——只有10米左右。

第二枚贯穿甲板,在机库内爆炸。

而后,就像南云忠一的参谋长说的那样:

“船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火灾,就像身处阿鼻地狱一样。”

几秒之内,爆炸不断,“赤城”号的核心部分就被火焰吞没了。

南云忠一拒绝离开舰桥,被属下们拖出去了。

其它两艘日*航母也一样,“加贺”号更严重,被4枚炸弹命中,第一枚落在舰桥正前方,正好把一辆油罐车引爆了,燃油飞溅,很多日*其实是被烧死的。

“苍龙”号航母的命运也一样,他是被美*的最后一批航空母舰舰载机编队攻击的,全部来自美*“约克城”号航母。

但它“受伤”可控,拼命地逃,带着火以2节的速度逃离战场。

这时候,又一个偶然的“意外”发生了。

之前那艘为美*带路的“岚”号驱逐舰不是去赶美*“鹦鹉螺”号潜艇嘛,投放了深水炸弹,“鹦鹉螺”号也得跑呀,它跑到了深水区。

后来又浮起来,潜望镜刚伸出海面,就碰上了日*“苍龙”号航母带着火逃跑。“鹦鹉螺”号就跟着“苍龙”号跑了3个小时,直到距离接近。

一颗鱼雷过去,砰!

“苍龙”号航母断成两截,沉入海底。

从6月4号的上午10点25分到10点30分,仅仅5分钟,太平洋战局形势逆转。眨眼之间,美*的航母就是日*的三倍了。

南云忠一带着他所能率领的那一艘“飞龙”号航母,中午11点,18架俯冲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进行第一波复仇;下午1点31分,放飞10架鱼雷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进行第二波复仇。

日*第一波复仇,甚至把美*“约克城”号打残了,船上到处都是火。但美*具有出色的损管能力,到下午1点40分,“约克城”号起死回生,恢复了20节的航速。但日*第二波复仇又扑上来,因为“约克城”号的雷达系统坏了,把敌机当成友*,结果又被打残了。

不过,结果是,“约克城”号在美*弃舰之后,还在海面上漂了几十个小时。最后被美*潜艇找到,并“救”了回去。

至于日*的“飞龙”号,就没人救了。“企业”号航母舰载俯冲轰炸机炸一波,摧毁了所有指挥控制设备。中途岛的“空中堡垒”轰炸机再炸一波。

6月5日凌晨,“飞龙”号航母上的日*,郑重其事地将他们的天皇“御真影”转移,然后弃舰。舰长陪着他的航空母舰,一起沉到海底。

中途岛海战宣告结束,美*凭借那两个不可控、偶然的“意外”,一战定江山,海上霸权从日本移到了美国,一直保持数十年。

日本人的苦难并没有随着4艘航母沉海而消失,日本中途岛占领部队的2艘巡洋舰,“最上”号和“三隈”号在撤退时,竟然由于操作不当发生了碰撞,失去了航行能力。“企业”号和“大*蜂”号又对它们进行了一轮攻击,两艘舰船的日本人为了天皇拼命而战,美国人也没讨到什么好处。最后,“最上”号勉强幸存,“三隈”号被日本人遗弃。

南云忠一阴郁地警告他的上司山本五十六:

“敌人仍有4艘航空母舰(南云原话,实则只有3艘)……6艘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它们正在向西航行(也就是往日本本土方向航行)。而我方所有的航母都已经无法行动了。”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3年后,到日本本土的不只是航母,还有“小男孩”和“胖子”……

ps:关于“中途岛海战”中航母空战请参看:

中途岛大海战:美日航空母舰的对决,为何变成了空中鱼雷盲打?

二战的航母空战如何打?美*孤注一掷,却制造了两个神奇的意外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个意外,让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惊天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