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验谈98工作二战留学GA
TUhjnbcbe - 2022/6/14 23:39:00
白癜风皮肤健康普查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780204.html
王昱昕本科:同济大学建筑学IELTS:7.0GPA:3.73/5.0OFFER(截止发稿前):

UCLArchitecturalDesignMArch

SheffieldMAArchitecturalDesign

CardiffArchitecturalDesign(MA)

TheUniversityofManchesterMSA

PolitecnicodiMilanoAUD

01.GAP申请,如何准备

▍时间规划因为我是GAP申请,加上毕业设计需要出国。差不多到五月初回国之后开始准备的语言,七月份毕业之后才开始正式参加studio。一开始是想尽快考完语言,之后专心开始作品集。但是,前期的话在语言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加上刷了好几次分(都是泪),差不多十月开始全力投入作品集的制作。因为只参加了两个studio,另外两个改了本科作业,万幸在一月初投完了所有的学校。如果大家已经确定好选校和方向,一定要尽快拿到语言成绩,保证后面能够全力准备作品集。学姐建议:一定要尽快拿到语言成绩,保证后面可以全力准备作品集▍语言准备刚开始复习语言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还有很多,加上毕设还有毕业各种各样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很好的系统复习。最后导致一直到十月份才考到合格的语言成绩。在几次刷分无果的情况下,做了很多功课,果断选择去泰国背水一战。或许是在考试前几天一直处于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中,口语分数终于达到了要求,刷分也终于宣告结束。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口语一定要背题库!(口语大神屏蔽此建议)。临场发挥很容易结巴。最好是自己复习的时候根据当季口语题目,总结好自己的答案再熟记下来。在考试的时候抽到准备过的题目心态会变得轻松,对part3的发挥也很有帮助。学姐建议:口语一定要背题库!!!▍选校定位多出去走走看在选校方面,我主要考虑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学校的教学风格。从大一接触到西方建筑史之后,我就对欧洲国家和城市充满了憧憬,很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在那里参观学习。而同济大学的建筑教育又与欧洲传统建筑教育有相似之处。相比较下选择了几个欧洲老牌的大学。希望在学习之余,能多走走看看。▍背景提升小型workshop毕设选择了张永和老师带队的与UCLA建筑系合作的项目,算是一次小型的workshop。主要是对洛杉矶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基于此完成共享式的建筑设计。在和同学们的相处中,感受到他们对于设计不同的切入角度和看法。除去对方案本身的帮助之外,对后续在RAC参加的studio以及作品集项目的修改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期在UCLA的pre

02.作品集

▍主线大三读塚本由晴先生的《东京制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建筑现在所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模样,一方面是设计师所希望我们看到的,另一方面却是使用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的。我对建筑中人的活动以及建筑能带给人们怎样的空间体验很感兴趣。作品集也更侧重于这一方面。▍作品集的特质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我的渲染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在制作作品集的时候,更侧重把故事讲清楚,花了比较多的比重在前期分析和方案生成上。选题方面也多侧重在偏研究和历史人文方面,比如对意大利RipafrittaCastle的保护与再利用,上海虹口港的再更新城市设计。项目的切入点也多定在历史文脉和使用体验上。尽量发挥自己擅长的方面,把自己希望的研究方向尽可能地呈现出来。▍项目简介洛杉矶基础设施建设与建筑的融合这个项目是李丹老师带的毕设的修改项目。课题主要着眼于洛杉矶基础设施建设与建筑的融合。基地选择在SantaMonica码头。这是洛杉矶的一个“网红”景点,每天有大量的游客、街头艺人、城市居民在这里聚集。如何让建筑融入到这一环境中,成为码头区承载各类活动的容器,是我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现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人们选择来到SantaMonica,并不完全因为其上的建筑功能,更多原因是基地本身具有的地标效应。我希望新建筑的体量相对完整,能够作为码头区的新地标从而更好地融入环境。(基地分析和人的行为分析)通过对基地现状的分析,我试图将建筑与基地现有自行车道相结合。将建筑作为不同标高自行车道的转换点,从而解决现有自行车道的割裂现象。同时,对人在基地中存在的行为活动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将建筑主要活动空间定义为不同形式的表演空间。通过可以旋转的盒子体,增强建筑内外的互动。(自行车道和活动盒子)

03.申请

二战?工作?留学?选择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算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原有的规划中是希望考研,继续在同济学习的,但是最后几分之差和同济失之交臂。考研失利后,去美国做了毕业设计,感受到了与国内建筑教育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个人非常喜欢那样的氛围。又权衡了二战、工作和留学的优缺点,最终决定出国留学。

Q

在RAC这段时间,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难忘经历吗?

在申请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很可爱的老师,尤其是李丹老师。丹丹老师带我做方案的时候刚好是作品集制作的最后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心态还特别容易崩溃。还好丹丹老师对时间把控得特别严,各项任务时间卡得很好,成功让我这个拖延症选手在最短的时间把方案调整完成,顺利搞定作品集。

申请总结-宜早不宜迟

申请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晚上十一点半骑车从RAC回同济附近的出租屋的那一个月。因为住的远每天不敢在教室待到特别晚,总是和组员一起画到晚上十一点半背着电脑再骑车回家画图。现在想想挺感谢组员们的不嫌弃之恩。

我觉得语言成绩越早拿到越好。我就是拿到太晚了,导致九月十月份整个人都焦虑的不行。十月中拿到语言成绩的时候激动的都哭了。尽快拿到语言成绩能尽快减轻一个硕大的心理包袱,整个心态也会相对平和一些。总之宜早不宜迟嘛。

傍晚的RAC窗景

04.自我分享

“我竟然这么爱折腾?”我曾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安于现状的人,慢慢地发现骨子里的爱折腾越发蠢蠢欲动。很难去说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因为总觉得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但是有一点是从未改变的——乐天派。我的自愈能力总是比我想象的更加强大,低谷到来的时候或许一首歌、一顿饭、一夜好梦就能抚平我躁动的情绪,继续积极地往前走。我很感激这样的自己,让我能够顺利从考研失利的悲伤过渡到申请留学的冲刺中。

喜欢的事情有很多,健身、摄影、篮球、古筝、电影。记得十月份还是十一月份的时候,和璐璐还有君仪大晚上跑到四平电影院看《罗小黑战记》。后来还专门跑到徐汇和我室友一起去看《检查方的罪人》。还有一个坚持了四五年的事情——追星,专治我的各种不开心。我还曾经把他们的话写下来贴在书桌边的墙上。听起来挺傻的,但是却是我在熬夜赶图的日子里小小的开心和感动。

一直很喜欢日本的建筑风格,很喜欢纯粹的建筑、与自然发生互动的建筑。

石上纯也“自由建筑”的展览

想推荐两本给我带来很大启迪的书——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塚本由晴先生的《东京制造》,以及它的姊妹篇,李翔宁老师的《上海制造》。这两本书并没有聚焦在东京或上海有名的建筑上,而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街巷里常见却很容易被忽视掉的小建筑上,更侧重讲人的行为对建筑的影响。这两本书让人开始思考人对建筑空间的塑造能力,从人的使用角度思考建筑空间的合理性,对我作品集的方案推敲提供了很多的思路和帮助。

05.感谢

首先当然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和妹妹在我考研失利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支持我追求梦想,出国留学。尤其是我妹妹,在我和父母之间沟通协调,安慰鼓励我们,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申请上来。

也要感谢Grace老师在申请过程中的帮助,陆霄老师、徐罗嘉老师、李丹老师、徐欣妍老师、以及技术老师何嘉明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可爱的组员璐璐和君仪一路的陪伴和帮助,以及我大学老师和室友们的关心和鼓励,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我妹妹和我

留学相关

更多留学信息、院校资讯、报名时间节点、作品集等相关内容可添加咨询

文中作品图集、照片均经作者本人授权,未经允许,禁止另作用途,特此声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既然来了就在看一下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验谈98工作二战留学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