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2/5/6 16:12:00
航空母舰作为最为巨大、最具威力的海*兵器,是一国海*力量的标志和代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人类的航空母舰建造技术愈发成熟,核动力、电磁弹射、相控阵雷达、激光武器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航空母舰的性能得到极大提升。那么,未来的航空母舰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还有哪些新技术能使航空母舰威力倍增?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全电推进技术综合全电力推进技术是未来舰艇动力技术发展的趋势。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主要由螺旋桨、电动机、发电机和原发动机组成,与传统推进方式相比,它省去了原先舰艇上的机械传动轴装置,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图注:世界上第一型全电推进的水面作战舰艇,英国的45型“勇敢”级驱逐舰第一,经济性好。全电推进系统油耗小,据美国近期报道,驱逐舰采用全电力推进,在30年工作寿命期间将比机械推进节省16%以上的燃料费。此外,布置的灵活性可使舰船结构优化,减少舰船的排水量,改善了舰船的可生产性,降低了生产费用。第二,增强了生命力。与机械推进相比,全电推进系统在宽频带可降低15~20分贝,在窄频带降低更多。操作人员可选择最合适的发动机组合形式,确保发动机以最佳效率工作,避免了发动机的低负载运行。隐身能力提升目前随着各种探测技术的发展,航空母舰作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兵器,在海上目标非常大,使它比所有其他舰船都更容易被敌方的雷达、声呐、红外、磁性和光电等各种探测传感器发现,并迅速被辨认标定,成为敌*反舰力量的主要攻击目标,因此航母隐身就成为迫在眉睫的要求。图注:英国新一代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级,他采用了独特的双舰岛结构,减小了舰岛的体积和高度,有利于提高隐身性能未来航空母舰第一个考虑的主要还是外形隐身,如美国的“福特”级CVN21航空母舰,就在上层建筑上采用了集成化设计,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小型化和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将以前“尼米兹”级航母上各种林立的桅杆和探测器合并缩减,取消了大量复杂庞大的舰岛上层设施,使传统的舰桥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大为减轻。此外,“福特”级航母还显著降低了干舷的高度,将舰面设施进一步简化,使以前区分开来的飞行甲板和航空作业区连成一片;还使用小型、高效的相控阵雷达固定天线,来代替体积较大的旋转雷达天线;舷侧飞机升降机从4座减为3座,其中右舷的2座设置在飞行甲板中部右舷,减少1座飞机升降机,将使飞行甲板总体布局更趋简化;还在一些关键部位贴敷和使用隐身涂料和材料。从表面上看,就是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更“干净”了,这当然有利于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更有效的起降方式未来关于舰载机起降技术的发展还有许多新的想法和展望,这些技术设想虽然目前看来距离成熟地实用化还比较远,但应该说部分代表了未来舰载机起降技术的发展方向。图注:从“尼米兹”级舰母上使用蒸气弹射器起飞的FA-18“大*蜂”。“福特”级航母上,使用了更先进的电磁弹射器比如,第一,有人设想在采取传统弹射-拦阻起降方式航空母舰的局部位置配置一定范围的滑跃起飞甲板,用它与电磁弹射器配合起来进行普通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飞,称为弹射+滑跃式起飞。这种办法能够充分发挥跃飞的优点,减轻了弹射器的使用压力,还增加了舰载机的出勤升空架次,提高了航母的飞机起飞能力。第二,采用降低航空母舰平台飞机强制起降能量的概念,或称为“软”弹射器和“软”拦阻装置。目前的弹射器起飞,是通过较刚性的一次性推力将飞机推出去,力的输出不是一个平稳的水平线,而是迅速增加又迅速减小,这就使得舰载机及驾驶员会在瞬间承受极高的过载。软弹射起飞,就是使用特殊的弹射推进装置,持续较平稳的输出弹力,避免舰载机在瞬间受到强大过载的冲击,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舰载机的工作使用寿命,使之接近陆基正常起降战斗机的水平。甚至未来的航空母舰,还可以将战斗机竖起来进行垂直发射,由于现在和未来的战斗机发动机性能更好,推重比大大超过1,因此依靠自身的推力克服自身重力,实现垂直起飞,如果真能做到那样,航空母舰的尺度就可以大大缩小,起降舰载机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结语此外,还有其它的“新概念”航母研究方案被提出,比如双体型航母,就是采用双体船型来建造航空母舰,这种航母具有甲板面积更大、稳定性更好,抗风浪能力更强、阻力更小的优点,目前双体船在民用船只和小型作战舰艇上已有使用,未来也不排除它在航空母舰上使用。为了感谢广大粉丝朋友多年来的大力支持,从即日起,我们将在兵工科技各个读者群、粉丝群内,定期向大家发放福利,包括将历年来珠海航展、大阅兵增刊等珍藏电子版杂志,免费提供给大家阅读,欢迎兵工科技的新老粉丝朋友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