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龙舟水如期而至,又是暴雨暴晒随机切换的季节,这时候,最适合——躺平。
不知道谁开发了“躺平”这个词,“葛优躺”就很高境界了,“躺平”简直不要太轻松。可是,我躺平了一天,咋就浑身不舒服了呢。还是心心念念我的植物,不躺平了,站起来迎着巨热到山里走走去。山里开花植物不多,倒是又一种植物把我思绪拉到乡下,拉回童年,本来该回去看望父母的端午节,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只能靠想了。它是谁?漫山遍野的岗松(Baeckeafrutescens)呀,小时候家里的扫把就是它做的啦。昨天提到了扁担,今天再说扫把,在端午节,也是般配了。
岗松,山岗上长的松树么?当然不是,它的名字“岗”与“松”就是从它“在山岗生长”的生活习性与“叶似松针”的形态特征而来。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它是桃金娘科的,对,长在它身边的岗稔就是它的科长大人了。岗松,桃金娘科、岗松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又称扫卡木、扫把枝、松毛枝、蛇虫草、鸡儿松、香柴、扫帚子、观音扫等。岗松的拉丁名是BaeckeafrutescensLinn.,一看就知道名字是林奈老先生取的,所以名字带着明显的瑞典色彩,它的属名Baeckea就是纪念AbrahamBaeck,他是18世纪瑞典医生,估计那个时期,瑞典稍微有点名气的,或者与林老师有点人情关系的科学家,甚至医生这类的职业,林奈老先生都把它放在属名上了,这点荣誉别国的科学家应该挺羡慕的。它的种加词frutescens是“Somewhatshrubby”的意思,翻译过来可以是“带灌木型的”。岗松喜生于低丘及荒山草坡与灌丛中,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产福建、广东、广西及江西等省区。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在中国海南岛东南部直至加里曼丹岛的沼泽地中常形成优势群落。
(图片由史丹妮提供)要是你在南方的乡下出生,你不知道岗松这个名字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不知道,但是你一定见过它,就算没见过它的样子,一定见过用它做的扫把,要是你连扫把也没拿过,那没救了。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我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比现在更直观,除了金属或者陶瓷、玻璃、服装制品,家里大部分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具都取自于大自然,吃的、穿的、用的,我们伸手跟大自然要,那时候基本不见塑料制品,家里用的扫把大部分就来自山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岗松了。岗松的叶子很小、花朵很小、果实也很小,可是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