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看见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可将“轻轻松松学地理”设为星标(或者置顶)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哦,看完如果能够给小轻松老师来个“赞”和“在看”那小轻松老师将会浑身充满力量,为大家奉送更多精彩的地理资讯和材料!
瀑布那飞流直下的雄浑壮美和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令人震撼、感叹。被称为地球上最壮观、最震撼的自然景象之一。瀑布是怎样形成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瀑布正是“水往低处流”的最直观表现。一条河流翻过一个悬崖峭壁,就形成了一个瀑布。瀑布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不同地区的瀑布其成因并不相同。1.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被河水严重冲击侵蚀形成陡坎,坚硬的岩石则相对悬垂起来,河水流经此处飞泻而下形成瀑布。例如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尼亚加拉瀑布其河床上有一块斑驳的白云石顶板岩石,压在一连串较软的页岩和沙岩之上。尼亚加拉河水翻过白云石的岩壁,直落入下面的一个大水池里,翻滚流飞的水流不休止地浸蚀页岩,淘空了白云岩的岩洞,一块块的白云岩崩落而下,使得悬崖永远陡峭。这样就形成了尼亚加拉瀑布。2、在古代有一大块熔化了的岩石从下面挤上来(火山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慢慢地硬化了,后来就在河道中形成了一堵墙;火山喷发的岩浆堵河成湖,湖水壅高溢出也会形成瀑布;还有火山口积水成湖,湖水从缺口溢出形成瀑布。例如白头山的瀑布即是如此形成的。3、古代的冰川切入山谷之中,使两侧形成悬崖峭壁,后来这些冰川“U”形谷又被河流所占据,水流在深浅差异相当大的谷地交接处流过,瀑布由此生成。此外,地球表面的运动使高原进一步加高,而河流就在它的边缘地带,这样就形成了高原上的瀑布。加利福尼亚州一座由冰川作用凿出的约塞米蒂瀑布便从米高度的一个悬谷跌落下来。其它的还有:
1、瀑布也可能是由河流的袭夺造成的。所谓河流袭夺指的是处于分水岭两侧的两条河流,其中侵蚀力较强、侵蚀较深的河流进行下切侵蚀,最终将另一侧的河流的一部分袭夺过来,使之成为袭夺河流的支流。由于袭夺河的下切程度大,河床高于被袭夺河流的河床,因此在被袭夺河流汇入袭夺河时,往往产生跌水,形成袭夺瀑布,或称悬河瀑布。
2、地壳运动造成陡坡形成瀑布。一般情况下,随着山区地形的坡度加大,瀑布的数量也就增多。
3、在石灰岩地区常常会有地下暗河,在暗河流过的地方,假如地势高低陡然变化,或者是暗河从陡峻的山崖涌出,这样也会形成瀑布。
4、在河流注入海洋处的一些海岸边,因为猛烈的海浪经常拍击海岸,从而迫使海岸“后退”,河流也就“缩短”了。假如海岸被破坏的速度相当快的话,那么原来高出海面的河底也会“倒置”在海岸上,河流在入海处就会形成瀑布。
下面来一个瀑布形成的视频如果河流的水量很大,就会形成壮观的大瀑布,轰隆隆的水声可以传至几千米远,飞溅的水花在空气中形成大片白雾,场面非常壮观。在一些山区,溪水或泉水也能形成瀑布,虽然水量不大,但是水滴从高高的悬崖上坠落,如丝如缕,也有独特的美感。水流落差越大,蕴含的势能也就越大,越有利于发电。所以很多地方会专门利用天然瀑布的地势修建水电站。而水电站建成后,泄水闸口也可以形成瀑布,成为人造景观。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河壶口瀑布水量骤增,会形成壮美的瀑布群。由于恰逢沿岸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下图为壶口瀑布位置示意图及壶口瀑布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壶口瀑布“桃花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降水丰富
B.季节性积雪融水多
C.上游冰凌消融
D.高山冰雪融水猛增
2.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出现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壶口瀑布“桃花汛”期间,图示区域
A.日落时间逐渐推迟
B.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C.昼长逐渐变短
D.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参考答案及重要解析
1.C 2.B 3.A
本题以桃花汛为切入点,考查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河流的水文特征,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知识点。本题难度层层递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小题1要结合*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和春季出现凌汛的原因进行分析。小题2要结合夏季降水多,对植被稀少的*土高原冲刷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增进行分析。小题3要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影长的关系等进行分析。
1.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气温回升,*河的上游部分河段形成的冰凌会融化,形成凌汛,故C正确。当地降水补给主要是在夏季,故A错误。季节性积雪融水多主要是在我国东北,故B错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河的补给方式主要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故D错误。
2.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因为夏季降水多,对植被稀少的*土高原冲刷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增。
3.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为桃花汛期间。昼渐长夜渐短,日落时间会推迟,故A正确,C错误。由于直射点往北移动,则该地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日影变短,故BD错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赛米蒂国家公园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公园内峡谷、瀑布众多,花岗岩遍布,其中形成于船长峰(海拔约m)上的“火瀑布”极为壮观。“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呈金*色,就像火焰一般。傍晚时在各种因素齐备时,夕阳的光线才能“点燃”这条瀑布,创造魔幻版的色彩。这样的奇观每年只有短短数天,通常发生在二月。到了夏季时节,瀑布就会干涸。下图为“火瀑布”地理位置及“火瀑布”景观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1-2题。
1.据材料和图示推测,有关“火瀑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瀑布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
B.瀑布陡崖朝向西偏北
C.“火瀑布”在二月每天可见
D.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
2.若要在日落前形成“火瀑布”,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①日落前,当地天气晴朗无云②崖顶附近雨水多③崖顶积雪多④当地气温较低,有锋面活动⑤当地气温较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火瀑布”会在每年二月出现,且只有短短数天,因此C错误;“火瀑布”是一种光学现象,不是火山喷发,D错误;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北美洲美国西部,纬度大致为40°N,二月受盛行西风控制,冬季降水丰富,在船长峰(海拔约m)上应该形成了季节性积雪,因此该地瀑布的主要补给水源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A正确;由于火瀑布是借助夕阳制造的一种光学效应,结合火瀑布出现的时间为二月份(即为北半球的冬季),太阳落下的方位西南方,因此不难判断在瀑布陡崖朝向为西偏南,B错误。
2.从题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要形成“火瀑布”要同时满足有阳光和水量两个条件。
①项日落前当地天气晴朗无云,则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阳光可以照射在瀑布上。故①正确;
②项,崖顶雨水多,虽然满足水量条件,但是阴天时光照条件差,难形成“火瀑布”。
③项,崖顶积雪多,晴朗的天气积雪融化,为瀑布提供充足的水量。故③正确;
④项,气温较低时,积雪不一定能够大量融化,且锋面活动时可能会带来降水,讲嫌条件不好,难以形成“瀑布”。故④错误;
⑤项,当地气温较高时,积雪会加速融化,给瀑布带来更多的水量。故⑤正确。
1.A2.D
尼亚加拉河沟通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为加拿大和美国的界河,河面宽阔,径流量丰富。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尼亚加拉河中段,处于稳定的加拿大地盾区(北美洲板块最坚硬、最稳定的核心)当地软硬不同的沉积岩层层相间叠加在一起。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尼亚加拉瀑布边沿原来呈近乎直线延伸,现成为马蹄状,并且瀑布不断后退。下面左图为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右图为尼亚加拉瀑布边沿历史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尼亚加拉瀑布形成及不断后退的地质条件是()
A.火山、地震形成断层、裂隙B.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不稳定
C.硬度不同的沉积岩相间叠加在一起D.河床陡崖发育,河流垂直下海
2.亚加拉瀑布边沿由近乎直线延伸变为马蹄状,主要是由于()
A.河流中部流速较快,侵蚀作用较强
B.瀑布中部岩石硬度较低,抗蚀性较差
C.瀑布两侧植物繁盛,水流缓慢
D.河流沿岸结冰期较长,流水侵蚀较弱
1.C瀑布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河床突遇悬崖,河流垂直或近乎垂直地侵泄而下;二是水流落差要大,上部岩层硬度较大,下部岩层硬度较小。根据瀑布形成的可能推测,尼亚加拉瀑布形成及不断后退的地质条件是硬度不同的沉积岩相间叠加在一起。故选C。
2.A尼亚加拉河河面宽阔,河流中部流速较快,流量较大,流水对瀑布中部地带的侵蚀破坏作用较强,中部瀑布边沿后退幅度较大,使瀑布边沿由近乎直线延伸变为马蹄状。故选A。
位于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尼亚加拉瀑布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该瀑布被山羊岛分成马蹄瀑布和美国瀑布两大瀑布群,其中有94%的水从马蹄瀑布流下。年,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水电站在美丽的尼亚加拉瀑布上游建成,瀑布上游一大部分水流被引入四条大渠道中,供下游各发电厂使用。读马蹄瀑布界线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瀑布
A.后退速度较均一B.整体上向南后退
C.后退了约米D.朝河流下游后退
2.修建加固区域和疏通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河中小岛被淹B.增加观景点
C.防止瀑布岸线后退D.增大径流量
3.“尼亚加拉”水电站的建设对尼亚加拉瀑布的影响是
A.增加瀑布水量B.增加瀑布落差
C.减小瀑布流速D.增加瀑布宽度
1.B由图中不同年份瀑布界线可知,瀑布后退速度并不均一,A错;根据所学瀑布和河流的关系可知,瀑布应该是朝河流的上游方向后退,D错;根据图中不同年份瀑布界线的分布及图中经纬度分布可知,瀑布整体上向南后退,B对;地球表面纬度相差1度,实地距离相差约千米,图中两条纬线相差18″,距离上相差约33.3千米,进而估算出瀑布大致后退26.3千米,C错。故选B。
2.C由材料可知,尼亚加拉河大量的河水在马蹄瀑布跌落后,强烈的冲击悬崖下部松软的岩石,造成岩石逐渐崩塌,马蹄瀑布不断后退。由图可知,加固区和疏通区附近岸线后退速度明显小于其他区域,主要是因为岸线两侧实施了加固措施,同时对河流进行疏通,使河水通过能力强,对垂直方向的岩石侵蚀力减弱,有效地控制了瀑布后退速度。故选C。
3.C由材料“瀑布上游一大部分水流被引入四条大渠道中,供下游各发电厂使用”可知,“尼亚加拉”水电站的建设会减少瀑布水量,A错;影响瀑布落差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与上游水电站建设无关,B错;因落差不变,水量减小,尼加拉瓜瀑布的流速降低,C对;因水量减小,瀑布宽度可能减小,D错。故选C。
悬瀑是从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跌水是从陡坡上跌落的落差不大的水流。下图为河南云台山红石峡某段河谷纵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段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地壳持续下降、流水沉积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持续抬升、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5.最有可能含有大量跌水的区域为
A.第1级瀑布--第2级瀑布B.第2级瀑布--第3级瀑布
C.第3级瀑布--第4级瀑布D.第4级瀑布--第5级瀑布
4.B河谷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图示信息可知,从第1级瀑布到第5级瀑布,岩石类型基本相同,都是石英砂岩或页岩,但是5级瀑布的海拔高度都不一致,说明该区域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且石英砂岩和页岩是间歇排列,说明地壳的抬升作用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歇性的。最后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河谷地貌。故B正确。
5.A跌水是从陡坡上跌落的落差不大的水流,从中可以看出,跌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落差不大”,二是“陡坡”,符合条件的是第1级瀑布--第2级瀑布,故A正确。
本题难度适中,准确提取图文信息是解题关键。第一小题要注意抓住题干关键词“河谷的形成”,容易错看成“岩石的形成”导致误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赛米蒂国家公园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公园内峡谷、瀑布众多,花岗岩遍布,其中形成于船长峰(海拔约m)上的“火瀑布”极为壮观。它是特定角度的阳光照射在瀑布上形成的光学效果。这一景观只在每年二月中下旬的两个星期内有一定几率可以看见。下图为“火瀑布”地理位置及“火瀑布”景观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据材料和图示推测,有关“火瀑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二月经常见到“火瀑布”B.瀑布陡崖朝向西偏南
C.瀑布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D.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
7.“火瀑布”看见的几率低,是因为“火瀑布”的形成除了太阳的方位,当地还要同时具备
①日落前,当地天气晴朗无云②当地气温较高③崖顶积雪多④当地气温较低,有锋面活动⑤崖顶附近雨水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⑤
6.B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火瀑布”会在每年二月中下旬的两个星期内有一定几率出现,A错误;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二月受盛行西风控制,冬季降水丰富,在船长峰(海拔约m)上应该形成了季节性积雪,因此该地瀑布的主要补给水源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C错误;“火瀑布”是一种光学现象,不是火山喷发,D错误;内华达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所以瀑布陡崖朝向西,B正确。
7.A瀑布陡崖朝向西偏南,此现象在二月中下旬出现,太阳应位于西南方向,也就是日落时分;且为阳光照射瀑布形成的,说明此时天气晴朗,①正确;“火瀑布”的水源主要来之该地冬季的降雪,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形成瀑布,②③正确。气温较低,无法形成瀑布;有锋面活动可能带来降水或崖顶附近雨水多都会削弱太阳光线,影响阳光照射在瀑布上形成的光学效果,可能导致“火瀑布”无法形成,④⑤错误。所以本题选A。
8.壶口瀑布位于*河峡谷中。阅读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该瀑布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瀑布的成因与断层有关B.由流水的堆积作用造成
C.砾岩层较硬,侵蚀较弱D.砂岩层较硬,侵蚀较强
C砾岩层较硬,侵蚀较弱,砂岩层较软,易被流水侵蚀,在河道上产生较大落差,形成瀑布景观。堆积作用主要发生在低洼处。图中岩层没有错动和位移,该瀑布的成因与断层无关,A错误。瀑布形成处有陡崖,地势较高,流水的堆积作用主要在低洼处,B错。砾岩层较硬,侵蚀较弱,砂岩层较软,易被流水侵蚀,在河道上产生较大落差,形成瀑布景观,C正确,D错误。
读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回答下列各题。
9.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10.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
)
A.含沙量B.流量C.汛期D.结冰期
9.D该瀑布形成过程中,先有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层,然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图中的砂岩。再经过地壳抬升,隆起成为高地,水流下泻时,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瀑布。D对。
10.A该瀑布每年因侵蚀后退,砂岩被侵蚀成细沙,导致河水的含沙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含沙量,A对。瀑布不会影响流量、汛期、结冰期,B、C、D错。
北京市某校学生年1月到广西游学,期间欣赏了位于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读“德天跨国大瀑布风景区导览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图是某同学拍摄的德天瀑布照片,他拍照的地点应该是在
A.观景台B.河中竹排
C.二级观瀑台D.三级观瀑台
12.该同学在网络搜索时看到旅友8月拍摄的照片(下图)。据此,他对德天瀑布旅游提出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A.赏瀑布的秀气俊美选择夏季B.观冰瀑的瑰丽壮观选择冬季
C.雨季应避免乘竹排亲近瀑布D.需要提前查阅景观文化定位
11.A从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某同学拍摄的德天瀑布照片的地点是在距水域较远的陆地上,而河中竹排是位于水上,B错;二级观瀑台和三级观瀑台位于水边,和瀑布之间只有水潭相隔,C、D错;观景台位于陆地上,和瀑布之间有一片陆地和水潭相隔,A对。
12.C由于德天瀑布地区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较少,要赏瀑布的秀气俊美选择冬季,A错;要赏瀑布的瑰丽壮观选择夏季,B错;因当地气候夏季多暴雨,河水暴涨,雨季应避免乘竹排亲近瀑布,C对;不需要提前查阅景观文化定位,D错。
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水,是有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水突然的,近于垂直的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的瀑布。瀑布表明河流的重大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一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他最终会消失。另一种是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3.材料中说“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他最终会消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D.全球气候变暖
14.有利于图中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断层构造带
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C由于瀑布的溯源侵蚀导致瀑布的逐渐消失。
14.A瀑布的形成其内力作用是断层下陷;且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故选A项。
下图为美国加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约37°N,°W)内的某段悬崖,当崖顶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时会形成瀑布。若逢2月下旬的夕阳直射该段悬崖时,瀑布会发出耀眼的橘红色光芒,如同岩浆从悬崖喷涌而下,这便是极其壮丽的火瀑布景观。年2月21日,小明在考察该地时拍摄到了火瀑布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火瀑布景观所处悬崖的朝向最可能是
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
16.火瀑布景观并非每年的2月下旬都可以看到。看不到火瀑布的年份可能是由于当时
①地下水量不足②顶积雪较少③气温太低④悬崖走向因地売运动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5.A由材料知“若逢2月下旬的夕阳直射该段悬崖时,瀑布会发出耀眼的橘红色光芒”,2月下旬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加州日落为西南方,故瀑布应朝向西南,A正确。
16.B由材料知“当崖顶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时会形成瀑布”,可知瀑布的形成受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多少的影响,看不到瀑布的年份可能是由于气温太低积雪尚未融化或崖顶积雪较少没有形成明显的瀑布,故②③正确,选B。
17.在蒙古语?,阿尔泰?意为“??”,历来以富?藏宝?闻名,有着丰富的*?、铁矿、稀有?属及??;?这?的另?种“宝藏”----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还不为很多?所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乃“神?城”,??造型奇特、规模宏?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如下图)。该地额尔齐斯河峡?长约30公?,峡?两岸绝壁对峙、?峰兀?。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瀑布?样的竖直沟槽,俨然有“?瀑布”奔流?下。有关“?瀑布”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风?侵蚀、冰川刨蚀B.冰川刨蚀、重?崩塌
C.流?冲刷、冰?冻融D.化学溶蚀、风?侵蚀
C“石瀑布”是花岗岩地貌,花岗岩有球状风化特征,冰川刨蚀形成的是U形谷,不是凝固的瀑布一碰撞竖直沟槽,重力崩塌岩石棱角分明,A、B、D错。主要成因最可能是流水冲刷、冰水冻融,形成瀑布一样的形态,C对。
读图“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与“瀑布风景”图片,回答下列小题:
18.“瀑布风景”图片体现出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5个B.4个
C.3个D.2个
18.B景观图中涉及了岩石图、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共4个圈层。B正确。
下图为“*果树瀑布景观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果树瀑布属于水循环的
A.蒸发B.蒸腾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
19.C*果树瀑布属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C对。蒸发、蒸腾水汽进入大气中,A、B错。地下径流在地表看不到,D错。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壮丽的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该湖泊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21.该瀑布的高度可能为()
A.20mB.50mC.90mD.mZXXK]
20.B从图中可见等高距为30米,根据等高线规律,①四周是米是小的,说明①的数据范围是90-米,比四周低,可能是湖泊;②周围是米,也是小的,②的数据范围是-米,比四周低,可能是湖泊;③和④周围数据在两侧数值中是大的,③的范围是-米,比周围高,不可能成为湖泊;④的范围是-米,比周围高,不可能成为湖泊。①②同在山谷中,②的下游有陡崖,可能形成瀑布,B对。
21.B该陡崖有两条线重合,根据(重合线条数-1)×等高距>△h≥(重合线条数+1)×等高距,可知陡崖高度范围为90>△h≥30米,瀑布的高度可能为50m,B对。
二、综合题
22.安赫尔瀑布,位于南美洲圭亚那高原密林深处,落差高达.6米,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每年的6月到12月是瀑布的丰水期,该期间瀑布在高山峭壁之间,凌空垂下,下坠之势如追风逐电,势不可挡,隆隆轰鸣之声,响彻山谷。在阳光的照射下,时常可见一道道绚烂的彩虹在水雾之上。下图示意安赫尔瀑布。
简述欣赏安赫尔瀑布应抓住的特色,并说出以怎样的交通方式游览才能获得该景点不同的欣赏效果。
特色:落差巨大,欣赏瀑布雄伟气势;悬崖飞泻,听瀑布轰鸣声响;阳光照射时,欣赏瀑布彩虹悬挂。
游览方式:雨季时乘船前往欣赏热带景观;乘坐飞机前往欣赏瀑布全貌,增强旅游体验感。
23.读我国山西壶口瀑布、贵州*果树瀑布的比较表,并参照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瀑布所在省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解释两瀑布色彩不同的原因。
(2)*果树瀑布应如何欣赏?试从地形、地貌方面分析其如此欣赏的原因。
(1)壶口瀑布流经*土高原,含沙量大;*果树瀑布流经地区植被繁茂,水清无沙。
(2)欣赏:*果树瀑布应在适当的位置仰视。
原因:*果树瀑布位于断层、悬崖上。
24.“火瀑布”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最罕见的景观之一,它是夕阳的光线照射在瀑布上,发出*色、红色光芒,看起来像炙热的熔岩飞泻而下。“火瀑布”的出现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瀑布的形成,每年的12月和1月积雪融化形成瀑布,到2月底很可能水尽瀑亡。二是太阳的角度,合适的太阳角度只出现在每年1、2月晴天的傍晚。下图示意“火瀑布”景观。
请结合“火瀑布”的形成条件,简述观赏“火瀑布”之前需要查询的资料。
根据“火瀑布”形成条件,查询国家公园冬季降雪量,12月至1月气温状况;查看国家公园1月和2月的天气预报;查询旅行信息,了解国家公园发布的最新消息和公告,估算行程,确定观赏日期。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伊瓜苏大瀑布位于伊瓜苏河上,是南美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米)。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一游客前往伊瓜苏瀑布旅游,他发现,瀑布分布于峡谷两边。阿根廷与巴西就以此峡谷为界;河水顺着倒U形峡谷的顶部和两边向下直泻,凸出的岩石将奔腾而下的河床切割成大大小小0多个瀑布,形成一个景象壮观的半环形瀑布群,平均落差约80米;伊瓜苏瀑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观赏点多,从不周地点、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看到的景象不同。图9是伊瓜苏大瀑布位置及景观图。
分析伊瓜苏瀑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的原因,并为游客观赏瀑布的观赏点及观赏角度选择提供建议。
伊瓜苏瀑布为世界自然遗产,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瀑布群数量众多、气势磅礴、声势浩大,景象壮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便利于巴西与阿根廷的游客就近游览;附近有机场,交通便利,客源市场距离大;巴西与阿根廷分别为瀑布修建了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完善,植物、野生动物等其它旅游资源丰富。
观赏点及观赏角度选择建议:近距离观赏瀑布顶部附近——俯视,底部附近——仰视;远距离观赏,概览全貌。
26.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西临陕西省延安市之间为两省共有旅景区。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
分析壶口瀑布冬夏季景观差异及其原因。
差异:夏季(水量大、水位高)瀑布宽、颜色*;冬季(水位低、水量小)颜色浅、形成冰瀑。(4分)原因:夏季流域内降水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大;冬季降水少、含沙量小、气温低于零度。(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陕大峡谷壶口瀑布位于*河峡谷中。九曲*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于*土高原,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下面左图为*河水系图,右图为*河中游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
(l)根据材料一的描述判断,*河壶口瀑布在什么季节最为壮观?并说明原因。
(2)瀑布景观应如何欣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依据材料二信息,说明*河壶口瀑布的形成过程。
(1)夏季。(2分)原因:*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水量大,壶口瀑布最为壮观(2)适当距离仰视(3)流水不断侵蚀岩层,由于岩性差异,较坚硬的砾岩受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受侵蚀强,逐渐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28.读“我国山西壶口瀑布、贵州*果树瀑布的比较表”,并参照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
山西壶口瀑布
贵州*果树瀑布
落差
宽度
水大时达千米
左右
季节变化
4~5月、9~10
月水量最大
无明显季节变化
色彩
金*色
银白色
观赏角度
俯视
仰视
审美特征
气势磅礴,雄浑壮丽
飞练悬峰,娟秀清丽
(1)根据两瀑布所在省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解释两瀑布色彩不同的原因。
(2)试从地形、地貌角度分析壶口瀑布、*果树瀑布观赏角度不同的原因。
(3)分析造成壶口瀑布、*果树瀑布水量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4)请你为壶口瀑布、*果树瀑布各拟订简单的解说词,注意体现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
(1)壶口瀑布流经*土高原,含沙量大;*果树瀑布流经地区植被繁茂,水清少沙。
(2)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中,要从两侧俯视;*果树瀑布位于断层悬崖上,需仰视。
(3)壶口瀑布所在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季冰雪消融,4~5月水量大;9月雨季刚过,河水大增,水量丰富而河面宽,形成“壶口秋风”胜景。*果树瀑布四季降水差别较小,雨季长而降水丰沛,故无显著变化。
(4)壶口瀑布充满阳刚之美,咆哮奔腾,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果树瀑布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遐思。(答案合理即可)
29.*果树瀑布位于我国贵州省安顺市,落差74米,宽81米,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水量大时,气势磅礴,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激起数百米远的水雾。每年5月到10月是*果树景区的旅游旺季。下图是*果树瀑布景观图。
分析*果树瀑布景区每年5月到10月形成旅游旺季的原因,并说明近距离观赏瀑布需要携带的用品及理由。
5月--10月降水量多,河流水量大,瀑布壮观,观赏性强(2分);当地夏季气候较凉爽,适宜避暑(2分);该时段内节假日多(五一,暑假,国庆等)(2分)。
用品:雨伞、雨衣等雨具(2分);理由:近距离观赏瀑布时会受到水雾的影响(2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瀑布是指河水从纵向坡面岩坎上倾泻而下的水流,通俗地说就是从断崖上跌落下来的水流。典型瀑布除了悬挂水帘还有瀑下深潭。
简述观赏瀑布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多雨的季节(2分),在适当的距离(2分)从正面用仰视角度观赏(2分),感受声响等综合美感效果(2分),保持水质洁净,注意安全(2分)。
31.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亚洲第一大瀑布*果树瀑布就坐落在贵州省安顺市。读“贵州省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果树瀑布景观所在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2)运用地质作用原理,简述瀑布景观的形成原因。
(3)“*果树瀑布”中最大落差处有74米,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礴。与此相比“桂林山水”虽称不上雄伟险峻,但妙在组合。唐代韩愈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最能概括其特色。请写出这两种景观各自最佳的欣赏方法。
(1)高原地形为主(海拔多在0-米之间);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发育;高原上多小型山间盆地(坝子)。
(2)先有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势落差(如断层等),然后不断地流水侵蚀和流水溶蚀作用使河床跌落,形成大大小小瀑布。
(3)*果树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观,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桂林山水:乘船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晋陕大峡谷壶口瀑布位于*河峡谷中。九曲*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于*土高原的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壹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下左图为*河水系图,下图为*河中游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的描述,*河壶口瀑布在什么季节最为壮观?说明原因。
(2)瀑布景观应如何欣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依据材料二中信息,说明*河壶口瀑布的形成过程。
(1)夏季;因为*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水量大
(2)适当距离仰视
(3)流水不断侵蚀岩层,由于岩性差异,较坚硬的砾岩受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受侵蚀强,逐步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壶口瀑布是中国*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条金色瀑布,属于晋陕两省共享旅游资源。
(1)壶口瀑布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你对壶口瀑布的旅游开发提几条建议。
(1)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打破行*壁垒,晋陕合作共同开发,对景区进行统一规划;加大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尤其要加强对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和历史文化景观的管理;尽快改善景区旅游资源环境,加强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在不影响壶口瀑布水流变化的自然状态前提下修建浮桥,使游客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观赏到壶口瀑布的壮观美景;进行旅游线路的开发,将壶口瀑布与其他景区进行捆绑销售,以壶口瀑布为龙头,带动该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螺沟大冰瀑布(如下图所示)位于海螺沟冰川的上端,最高点的海拨为米,而最下端的海拨高度仅为米,是一个巨大的陡壁。当冰川运动到这里,便成瀑状下降,形成一个巨大的固体冰坝。大冰瀑布高米,宽1米,是我国最高最大的冰瀑布,仿佛从蓝天直泻而下的一道银河,像顶天立地的巨大银屏,屹立在冰川上。
指出到该地旅游欣赏冰瀑景观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准备好足够的保护装备如绳索、手杖等,以防在冰雪中滑倒;属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日照强,紫外线强,需带防晒霜、遮阳伞等;冰雪反射阳光较强,请戴墨镜保护眼睛;高山气候易变,请注意携带御寒防雨衣物
根据冰川的特点,所在地区海拔高,坡度大,气温低,反射强等特点,所以欣赏冰瀑景观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包括绳索、手杖、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墨镜、防晒霜、遮阳伞等。迷路——绘制行进线路地图,在岔路设置标记;水淹——查询天气信息,选择晴天探险;观察洞壁水淹痕迹,选择安全线路;崩塌——穿戴安全防护装具;注意观察,避开不稳定岩块;缺氧——携带空气检测仪器和氧气袋(瓶);低温——提前了解洞穴环境,备好适宜的服装;野生动物(蛇、蝎、蜈蚣等)——携带防护器具,穿戴防护鞋服。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这里山多,水多,瀑布多,墨脱公路两侧大大小小的瀑布就有多条。墨脱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境内居住着门巴族、珞巴,藏、汉等民族。
年10月30日墨脱公路(墨脱至波密)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该公路最艰巨的是打通海拔米的嘎隆拉雪山隧道,它穿越多条断裂带,施工中还出现大量涌水、渗水问题。
材料二墨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简述墨脱县瀑布分布众多的原因。
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充足水汽,经地形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所以年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处于板块交接,地壳活动频繁,多断层,水流下泻过程中容易形成众多瀑布。
36.根据资料,完成下列试题要求。
材料一:赞比西河流域处于热带气候区。甲处为季节性河流。维多利亚瀑布位于赞比西河上,宽度超过两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该处断层发育。
材料二:棉花和玉米是赞比亚的主要农产品。赞比亚在修建灌溉设施、生产农用产品以及修建棉花储藏设施等方面与中国进行合作,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带动棉花产业链。
试解释维多利亚瀑布形成过程。
内力作用,形成巨大断层(2分);瀑布下游地层断裂下陷,形成陡崖(2分);赞比西河流经此地形进一步侵蚀形成瀑布。(2分)
37.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R山海拔2米,具有顶平、坡陡、麓缓的外观特征。R山顶部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山下生气盎然,猴子的吱吱叫声和金刚鹦鹉的鸣声此起彼落,四周覆盖着棉花糖般的云,边缘攀爬着前所未见的热带植物,上百条瀑布飞溅,被誉为“瀑布之乡”。
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简述R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6分)
地形方面:R山四周为陡崖,河流落差大,形成瀑布(2分),R山顶部平坦开阔,径流分散,导致瀑布数量多(2分)。
大气环流方面:R山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瀑布流量大(2分)。
38.墨脱公路于年4月20日开工建设。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年10月31日正式通车。公路通车后,结束了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墨脱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仅在墨脱公路两旁瀑布就多达多处。墨脱地区简图。
简析该地区多瀑布的主要原因。
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充足水汽,经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所以该地降水量大;该地区地形起伏大,地势落差大,所以多瀑布形成。
3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南岛是世界第12大岛,南阿尔卑斯山纵贯南岛中西部,西南海岸多峡湾地貌,峡湾内多瀑布。南岛农业以牧业为主,粮食需要从他国进口。左图示意南岛的地形分布状况,右图示意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解释西南海岸峡湾内多瀑布的原因。
峡湾地处湿润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充沛,多河流发育;峡谷两岸多悬崖峭壁,河水跌落,形成众多瀑布
4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五大湖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湖水流入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
(1)说明湖泊对该区域气候与河流的影响。(3分)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五大湖的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瀑布在年至年间平均每年向上游方向移动厘米,这与其软(页岩)硬(白云岩)相间的地址条件有关。
(2)说明尼亚加拉瀑布向上游方向移动较快的原因。(4分)
为保护尼亚加拉瀑布景观,美、加两国*府耗巨资修建工程,在瀑布上游引水发电。
(3)简述这一做法对瀑布的影响。(3分)
40.(1)调节气候,年较差、日较差减小(1分),降水量增加;(1分)调节河流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1分)
(2)水流量大(1分),流水侵蚀作用强(1分);较软的岩层易被流水侵蚀(1分),较坚硬的岩层易塌落(1分)。所以,瀑布向上游移动速度较快。
(3)减少水量(调节水量)(1分),减弱了对岩层的侵蚀作用(1分),减缓瀑布向上游移动的速度(1分)。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亚加拉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世界著名的北美第一大瀑布一尼亚加拉瀑布就在这条河上(图10)。尼亚加拉瀑布形成于末次冰川晚期。在距今1.2万年前后,中高纬度冰川逐渐北撤,作为上游湖泊的主要泄洪通道,尼亚加拉河流速加快,尼亚加拉瀑布形成。
在长期的溯源侵蚀作用下,尼亚加拉瀑布逐渐变大。据~年观测记录,尼亚加拉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02米,照此下去,再过5万年左右,瀑布将完全消失。瀑布溯源侵蚀的过程是指水流经过瀑布时,从瀑布陡坎(陡崖)上缘跌入水潭,冲击水潭谷底并形成回转漩涡,继而不断掏挖陡坎底部,最终致使跌水潭变深,陡坎坍塌。
(1)指出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距今1.2万年前后尼亚加拉河河水流速加快的原因。(6分)
(3)为避免尼亚加拉瀑布消失,有人建议要延缓该瀑布的溯源侵蚀,请你帮助提出措施。(8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含沙量)。含沙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情况,北美五大湖是温凉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见下图)
从试题给的小尺度区域图,可以看出尼亚加拉河上游是伊利湖。由于五大湖是冰蚀作用形成,湖水深度大,湖的体积大(见下图),所以水体更新慢,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在湖底,导致尼亚加拉河含沙量也会变小。
2、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流速)。
河流的流速是落差决定的。背景材料中给的是:尼亚加拉瀑布形成于末次冰川晚期,所以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冰川作用如何导致落差产生。在距今1.2万年前后,中高纬度冰川逐渐北撤,南部冰川大量融化,使得伊利湖水量大增,水位上升;在冰川逐渐北撤过程中,尼亚加拉河下游河道逐渐漏出,从图中可以看出,联通湖泊的河道比较宽阔,说明流量比较大,因此就作为上游湖泊的主要泄洪通道。因为泄水量大,导致下游河流水位下降,最终导致尼亚加拉河落差变大,流速加快,尼亚加拉瀑布形成。
3、根据材料信息:瀑布溯源侵蚀的过程是指水流经过瀑布时,从瀑布陡坎(陡崖)上缘跌入水潭,冲击水潭谷底并形成回转漩涡,继而不断掏挖陡坎底部,最终致使跌水潭变深,陡坎坍塌。注意影响侵蚀的因素主要是:流量大小、流速快慢、岩石性质。流速是落差决定的。有人建议要延缓该瀑布的溯源侵蚀,其实就是保持瀑布落差不变、甚至变大,显然这样的人工措施很难达到,主要从控制上游来水量(一般修水库、大坝)和加固瀑布底部深潭抗侵蚀能力入手(类似于加固堤防)。
4、答案:
(1)湖泊的静水环境利于泥沙沉积(2分),上游河水经过了多个湖泊连续沉积(2分),同时流域植被覆盖率高(2分),这些都导致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满分6分)
(2)(气温升高,上游冰雪融水增多,)伊利湖水位上升(2分);冰川北退,下游河道通畅,水位下降(2分),导致上下游水位落差增大(2分),(流速加快。)(满分6分)
(3)控制水流措施类:伊利湖出口修建水闸;引水分流;在尼亚加拉瀑布上游兴建水库等。(任答2点得4分)
加固措施类:用混凝土加固崖壁;在跌水潭底部铺设缓冲物;用混凝土加固跌水潭底部等。(任答2点得4分)(满分8分)
声明:数据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轻轻松松学地理主要发布微专题,课件,练习,思维导图,地图,总结,模板,文章,解析等干货材料!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