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日本海军历史上没能实现的强大黑科技
TUhjnbcbe - 2021/5/4 16:46:00
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 http://m.39.net/pf/a_4779951.html
本文转自网络,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加贺级:加贺级战列舰计划建造两艘,加贺号与土佐号,是八八舰队案中长门级的改进型,装备10门双联装41厘米/45倍口径主炮,20门14厘米/50倍口径副炮,4门8厘米高射炮,61厘米鱼雷发射管8门,舷侧水线带装甲-89毫米,炮塔装甲-毫米,司令塔装甲毫米,甲板装甲毫米。本级舰由于海*条约,开工后即遭拆除。后加贺号顶替天城被改装为航空母舰,土佐被作为靶舰击沉。川崎造船厂制作的加贺号预想模型。川崎造船厂制作的加贺号预想模型。纪伊级:本级战舰一共计划建造4艘,分别为第9到第12号舰,计划作为搭载新型主机的高速战列舰,常备排水量吨,舰体参照天城级巡洋战舰进行设计。主炮方面,最早的方案是搭载三联装mm主炮,但是由于研发速度过慢,第9号纪伊,第10号尾张计划搭载的仍然是5座mm双联装主炮,后续的第11号舰与第12号舰则是计划搭载4座三联装mm主炮或是4座双联装mm主炮。由于海*条约的签订,纪伊和尾张被取消了建造计划,而第11和第12号舰则并未定型。天城级:天城级是日本八八计划中的第一型战列巡洋舰,即八八计划中的第5至第8号舰,常备排水量吨,装备5座三年是45倍径mm联装炮。根据《华盛顿海*条约》规定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停工,天城号和赤城号按照条约的规定(可以将两艘未完工的主力舰舰体改建为航空母舰)预备改建成航空母舰,爱宕号、高雄号则中止建造,解体拆毁。一号舰天城号舰体在横须贺工厂改装过程中于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中被破坏,龙骨严重变形扭曲只得报废解体,改装工程由加贺号接替。第13号型:13号型是八八舰队中的最后四艘主力舰,本级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的mm主炮,但是在设计时,其搭载的五年式mm主炮并未研制完成。本级舰原计划在年完工,但是年华盛顿海*条约舰艇,其建造计划停止。本回答中的第13号型的线图并非是当时的设计图,而是战后由海*史学家福井静夫所绘制。PS:八八舰队最后6舰计划是指纪伊型的第1,第2号舰改为天城级装甲强化后方案后,八八舰队中尚未定型的第11,第12号战列舰和第8、9、10、11号战列巡洋舰。当时总计提出了A-M共13种方案,其中A-I主要是针对吨以上的战列舰采用联装,三联装,四联装或是多种炮塔混合搭载布局设计的研究。K,L,M三个方案则是针对搭载mm主炮的战列舰进行的相关研究。金刚级代舰计划:分为由藤本喜久雄主持设计的舰*本部案与平贺让私人设计的平贺让案。本级舰是计划针对已经服役20年的金刚级战列舰进行更新换代。但是由于伦敦海*条约强制主力舰停造时间延长了五年,本级舰计划并未得到实施。但是从舰*本部案来看,本级舰对于日后大和级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华盛顿条约规定,必须在缔约后十年方可建造新的主力舰代替舰,主炮口径不超过16英寸,排水量不超过3W5吨,所代替舰的舰龄必须满20年。到年于年,金刚号与比叡号服役已满20年,可以建造代替舰。根据*令部的要求,新的战舰必须符合条约要求,且要装备16英寸主炮8门以上。年5月,以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为主任的设计小组在海*高等技术会议上提出了金刚级代舰的计划,这就是日后的舰*本部案。这个方案采用平甲板船型,废除了舰廓式副炮而采用炮塔式副炮,三联装16英寸主炮采用前二后一的布置方式。同时,本方案还可通过延长舰尾的方式再增加一座主炮。但是在会议中,时任海*技术研究所所长的平贺让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也就是平贺让案。这个方案完全采用了英国人的集中防御思想,将主副炮,前舰桥,动力系统集中布置于一点。武器配置上,平贺让仍然坚持双联装,三联装混合搭载10门主炮的方案。藤本案平贺让案。大和改型:丸4计划中的第号与号舰为大和级的第3和第4号舰,针对前两艘的建造经验进行了修改,改动主要有:船底防御强化,其他装甲削弱,防空火力增强,旗舰设施的改造。丸5计划中的第号舰则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机舱底部由部分三重底改为了全三重底,重新规划了舰体前后的非防护区,大规模列装九八式65倍径mm高射炮。第号舰后被改装为航母,命名信浓。第号舰年开工,年停工。第号舰未开工。超大和型:本级舰的计划来自于丸5计划,由于本级舰并无任何实际意义,所以具体设计和详细数据不明,只知道其搭载的是mm主炮,排水量大于大和级。B65型超甲型巡洋舰:本级舰的计划同样来自丸5案,用以代替四艘金刚级,并作为水雷战队的指挥与火力掩护舰,共建造两艘,编号第,第。计划搭载50倍径mm三联装炮或是mm三联装炮。但是由于丸5计划被改为只建造航母与轻型舰艇的改丸5案,本级舰取消建造。航空母舰

大凤改G15

:本级舰计划建造5艘,编号,,,,。计划常备排水量吨。由于中途岛一战,日本海*损失了四艘航母,为了弥补损失,日本海*重新修订了丸5计划,增加了5艘改大凤级,设计编号G15。但是由于战况恶化,航母建造的重心开始转向小型的,量产性高的云龙型,本级舰没有一艘得以正式建造。大凤改G14:本级舰是丸5计划中新建造的两艘航空母舰,编号第,第。但是和后来改丸5计划中的大凤改G15并没有关系,G15为全新设计的大型航母,而G14则是大凤型的改进型。但是设计工作并没有完成,推测排水量4W5吨,搭载常用机63架,补用机21架。G6级:本级是日本海*计划的航空巡洋舰。这个计划后来成为了苍龙级的前身方案G8。是在航空母舰的概念没被确定的年代所论证的方案。由于伦敦条约中规定,各国保有的巡洋舰中,有四分之一可以装备舰载机着舰用甲板,因此各国海*间流传着美国海*计划建造航空巡洋舰的谣传,为了应对,日本海*推出了G6案,装备了重巡洋舰所装备的舰炮,也安装有飞行甲板以供航空机使用。标准排水量吨,水线长米,飞行甲板长米,装备三座三年式mm联装炮,G18级:本级舰只存在于计划中。菲律宾海海战之后,由于战局恶化,资源减少,因此需要大量建造工期只需要10个月左右的航母,但是并没有建造。计划标准排水量吨,航速30节,搭载飞机42架(其中15架露天停放)。鹰野级:本级舰并非为航空母舰,而是给油舰。共8艘,为改丸5计划中可搭载航空机的给油舰。可与舰尾处搭载14架流星舰上攻击机,通过弹射器起飞。排水量吨。重巡洋舰伊吹型:1年11月的丸O计划中,*令部以未来战时消耗为着眼点,规划了两艘标准排水量吨的,装备10门mm主炮,16具鱼雷发射管的新型重巡洋舰,编号分别为第号与第号。这两艘舰一般被称为伊吹型或是改铃谷型,舰体的基本设计与最上级的三四号舰相似。年4月24日,第号舰在吴海*工厂起工,同年6月1日,第号舰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起工,后因中途岛海战中航母的大量损失,第号舰开始改建为航母,并命名为伊吹,第号舰则取消建造,就地解体。改高雄级:高雄级的后续改装方案,预计在年到年间建造完成,共四艘。但是由于伦敦海*条约的签订,本级舰的建造计划被取消。改利根级:利根级的后续方案,属于丸4案中的造舰计划,后由于预算缩减,本计划被取消。具体数据不明。轻巡洋舰仁淀号:大淀级的二号舰,建造编号第号,属于丸4计划中的丙型巡洋舰。于中途岛海战后被取消建造。改阿贺野级:属于丸5计划中新规划的轻巡洋舰,设计编号C-44,是之前的阿贺野级的放大版,由于尺寸放大,在舰尾出增加了一座四一式15cm联装炮。标准排水量吨,建造编号第-第。不过由于丸5计划的出现,改阿贺野级的建造数量被削减为两艘,且被无限期推迟开工。号级:本级舰史丸5计划中的小型巡洋舰,标准排水量吨,装备4座九八式mm双联装高射炮。主要担负为主力舰提供防空火力支援的轻型巡洋舰,总体设计与美国海*的亚特兰大级相似,计划建造四艘,后被取消。

《巅峰战舰》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海军历史上没能实现的强大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