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bull中西医融合bull从百
TUhjnbcbe - 2021/5/1 18:34:00

?中西医融合?

从百岁老人转危为安,

看个性化医疗的重要性

年12月,凌峰教授(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在CC讲坛以《系统医学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现代经典医学的思维困境妈》做了主题演讲。可以说,这既是演讲者从多年临床实践中体悟出来的医疗原则,更是把临床医学与系统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尤其是她将自己的理论着眼于自己老爸身上的成功试验,极其生动感人。在整个过程中,凌峰既作为医者,又作为女儿;既要挽救自己的老爸,又要替院方担责(免责承诺)。换言之,既要用自己的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拿自己的老爸做试验),又要与院方密切配合。心态的保持与医疗难度非同一般。这既是在系统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最典型的“个性化医疗”,更是体现了儿女对父辈最伟大的“孝果”。

这里,不妨将有关这个实例的演讲(原文)抄录如下(她说):

最近,我岁的老父亲病危,他患有十几种疾病。7月初因严重呼吸障碍上了无创呼吸机,血氧总是维持不住。二氧化碳分压很高,近乎昏迷,插了胃管,大小便都在床上。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单,要求做气管切开。

我很纠结,做还是不做?呼吸不好,做气管切开,因果关系很明确,不做怕老爷子就此失去机会,做了又怕从此就不能说话,万念俱灰,在床上终结一生。想到老爷子平时讲过,愿意为医学做实验。我就试着把这套理论用在我父亲身上实验一下。

我和专家组讨论了半天,改变了治疗策略,不做气切,给医院写了免责承诺书,决定用各种康复手段、营养改善来促进他本身能力的恢复。

我始终从“维持稳态”的原则出发,对各个关键系统如:呼吸、消化、睡眠、精神、运动等每天的状态详细记录给与分值,总体状况也有一个分值画出曲线,了解每个系统的调节功能强弱,这纯粹是个体化设计,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预判,避免亡羊才去补牢,尽量不用医疗手段剥夺他本身的功能。

经过4个月的康复治疗,他终于重新站起来走路,唱起了 *歌。

首先,在祝贺并祝福这位百岁老人的同时,作者联想到,这种医患关系和这种方式的(医患)合作,或许只有在患方是以医者为主导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因为,只有真正的医者才能在亲情与科学的交汇点中找到平衡。记得我的大学老师唐丽君(第四*医大学神经精神病学教授)曾讲述过她自己的经历,即在她母亲罹患重度脑出血后,作为10兄妹中的老大,从西安赶回长沙她所做的第一个决策,就是根据老妈的实际病情“放弃救治、拔管回家”。因为,作为神经科医师,她深知如此病情,再治无用。这也是非常具体的个性化医疗。前者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大胆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延续了患者生命);后者则是着眼于病状的实际,及时地终止了不必要的医疗(避免无价值医疗)。

再,就是引发作者对系统医学在理论上的溯源。

系统医学,是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中国的中西医学比较研究。中医的系统理论、医学计算机建模和分子医学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医的系统理论和分子医学的技术整合交叉形成了系统医学概念和模型。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控与代谢器官系统稳态模型,构成系统医学理论基础;组学芯片技术、生物计算技术和转基因生物技术等综合,构成系统医学技术基础。转化医学同个性化医学、可预测性医学、精准医疗等一同构成系统医学(包括系统病理学、系统药物学、系统诊断与综合治疗等)的体系。

从更实用的角度讲,系统医学是一个医学新思维。或者说,它是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和思考医学问题。

凌峰教授以她50年临床实践,结合系统医学理论感悟到——

1.好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

2治疗是一个逐渐逼近理想目标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3.要尊重人体的自愈能力,避免过度干预。

4.医学是通过治病达到救人的艺术,所以必须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总之,缺乏科学的医学是愚昧的,缺乏人文的医学是冰冷的。这就是作者曾经说过的,医者不仅是在医学领域内的“专家”,还应该是具有广泛文化知识的“杂家”。系统医学,是中医、西医与现代科技相互融合的产物。就如同物理学涵盖有理论物理学与应用物理学一样,系统医学可堪称是与临床医学并列的理论医学,极具开拓性。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没有理论指导为前提的实践无疑是盲目;另一方面,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让我们期待系统医学在未来医学舞台上担当更重要角色吧!

(.01.24北京.HFJ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bull中西医融合bull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