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三场重要大选,决定了美国国运
TUhjnbcbe - 2021/2/7 21:26:00

一,一场投了36次票的总统大选

美国历史上有三场决定国运的大选

年美国总统大选,这次大选也被称为“年革命”。

当时联邦*的现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和民主共和*的“托马斯杰斐逊”竞争总统

这场总统竞选,第一次曝露了美国宪法的重大漏洞,更直接导致了“联邦*”的解散。

联邦*是美国“开国*”,也是共和*前身

而“民主共和*”是美国年创立的*派,可被视为是今天“民主*”的前身。

年大选时,联邦*内部有重大矛盾,联邦*内的两位大佬,现任总统亚当斯,和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互相敌视

虽然汉密尔顿仅仅当过“华盛顿时期”的财*部长,但他影响力非常大,现总统“亚当斯”是“汉密尔顿”手上的傀儡。

可这世界上有谁甘愿当傀儡的?所以亚当斯曾经也很明白的说:“我宁愿杰斐逊当选总统,我去当一个派驻欧洲的大使,我也不愿意继续当这个被汉密尔顿操控的傀儡总统。”

联邦*内部,亚当斯和汉密尔顿的*治矛盾公开化,年汉密尔顿也想尽办法不让亚当斯继续连任总统,于是汉密尔顿鼎力支持联邦*内的另一位候选人,“查尔斯.平克尼”

当时的美国宪法规定,选举人票得票最多的当选总统,第二多的当副总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统候选人自己挑选副总统一起参加大选)

但是在年,联邦*想要赢得大选并不容易,因为对手民主共和*的候选人“托马斯杰斐逊”深得人心,呼声极高

联邦*人自知通过正当手段难以获胜,于是在选举程序上动起了歪脑筋。

联邦*人试图在“选举人”的人选上做手脚,他们要求国会建立特别委员会,对每一个选举人的投票资格进行审查。

这个特别委员会权力巨大,可以决定某位选举人的选票是否有效。

由于美国是选举人制度,选举人的“选举人票”可以直接决定总统是谁

那么这个“选举人”就异常关键了,谁能决定选举人资格,谁就能影响大选结果。

汉密尔顿当时就抱着这样的想法,想要人为干预美国大选结果

也因为美国当时的宪法还不完备,被汉密尔顿看到了这个宪法漏洞

但是汉密尔顿的“邪心思”被律师出身的“艾伦.伯尔”给破坏了

艾伦伯尔也是开国元老之一,在华盛顿手下当职,任大陆*指挥官,一开始伯尔加入联邦*,后来又改入了民主共和*

所以这个人在两*间都有一定的支持者。

但是“汉密尔顿”和“艾伦伯尔”两人的关系非常糟,属于死敌

而在年,伯尔不光破坏了汉密尔顿想要钻宪法空子的歪主意,更要参加总统大选,这让汉密尔顿怒不可遏。

最后清点选举人选票的结果,亚当斯获得65票,杰斐逊获得73票,伯尔也获得73票

今天的美国选举人团

由于杰斐逊和伯尔选举人票相同,那就开始众议员投票,每个州都有众议员,议员人数按该州的人口比例来算

年美国一共16个州,也就是谁能拿到9个州的支持,谁就当总统

投票结果显示,杰斐逊获得8州支持,伯尔获得6州支持

马里兰州和佛蒙特州的众议员投票结果是,支持两位候选人的票数相等

那么这两个州就算做弃权票

杰斐逊获得8州支持,伯尔获得6州,看起来杰斐逊赢了,但根据美国宪法,必须获得绝对多数的支持,也就是一共16个州,你必须获得9州支持,才算绝对多数,才算赢

那怎么办呢?

那众议员就只好继续投票,一遍一遍的投票。

从白天投到黑夜,再从黑夜投到白天,投了整整27次票,手都投麻了,结果还是一样。

8州支持杰斐逊,6州支持伯尔,2州弃权

由于选举结果迟迟出不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涌入华盛顿,这些人都是双方的支持者,他们越来越失去耐心

大家要知道,选举投票,越快越好,最好是今天投,今天出结果。

如果今天投,下周甚至下个月出结果,那一定出乱子。

投票结果出的越慢,越会让人觉得你们是不是做手脚了?是不是人为篡改投票结果了?

不然为什么投票结果那么久才出来?

年的美国也一样,由于宪法漏洞,居然连续投了几十次票,还是出不了结果

涌入首都的两*支持者越来越多,双方气氛剑拔弩张,此时特别容易爆发一场骚乱,甚至是以捍卫宪法为名义的内战。

投票一直进行到年的2月17日,众议院整整投了35次,全都没有结果。

联邦*人汉密尔顿,也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治人物,不断在背后做着联邦*人的思想工作

汉密尔顿和伯尔是死敌,他不可能支持伯尔,于是支持杰斐逊,让杰斐逊得利了

最后在他的游说,也可以说是强大压力下,几位联邦*籍众议员总算改变心意,投票给了杰斐逊

在第36次众议院投票中,杰斐逊终于胜出当选美国总统

(也因为这事,汉密尔顿和伯尔两人的梁子结的更深,年两人公开决斗,伯尔在决斗中枪杀了汉密尔顿)

年的这场大选,选了几个月,投票36次才最终决定总统,这导致了全国的动荡,试想任何国家投票36次才选出总统,这个国家能不乱吗?

此后美国对宪法进行修改,加入了第十二修正案,也就是每位选举人的两张票,不再代表两张总统票,而代表着一张“总统票”和一张“副总统票”,以避免年选举重大危机的重现

年的大选,也被认为是影响国运的一场大选,它让之后美国大选的权力交接变得越发稳定,再也没出现类似年这样的选举大乱

二,林肯的《分家演说》

第二场影响美国国运的大选,是年

年的美国,用风雨飘摇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这个年轻的国家正经历建国以后最大的崩溃危机。

前总统布坎南是民主*人,他所在的民主*和这个国家一样,都因为奴隶制的严重分歧而分为两派。

南方民主*人支持蓄奴,黑奴是美国的历史和文化,美国建国之初就有黑奴,黑奴与各州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而且白人本就高于黑人,这无可厚非

北方民主*人反对蓄奴,废奴法案陆续在北方通过,应该还黑人以自由,奴隶制不符合人类文明的进程,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不因肤色而不同

上面是美国南北支持废奴和蓄奴的变化(蓝色支持废奴,红色支持蓄奴)

由于大选前民主*内部因黑奴问题严重分裂,现总统布坎南直接放弃连任,因为他很清楚年的大选,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风暴。

民主*的内部严重矛盾,给了共和*人可趁之机,共和*趁机大肆吸纳对民主*失去信心的选民,这让共和*势力快速扩大。

共和*人一度认为,年的大选,共和*,稳了

共和*看起来也确实稳了

年4月,在大选前民主*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上给出了三份竞选纲领:

第一份:各州居民有权决定奴隶制的存废

第二份,奴隶制存废的决定权在联邦最高法院手里

第三份,奴隶制在任何地方都是合法的,谁都无权否定

这三份竞选纲领一出,民主*内部直接炸了,因为你不管选哪一份,都会直接造成*内两派的分裂

南方民主*领袖“威廉.杨西”,在*大会上大声支持蓄奴制度,也就是第三份竞选纲领

威廉告诉反对者们:“支持蓄奴的民主*人不想看到国家分裂,但如果奴隶主根据宪法所享有的个人权利得不到保护的话,那么他们只有自己拿起武器来保护了”

威廉接着警告民主*人:“一场危险的大规模奴隶起义正在美国国内酝酿,一旦民主*支持废奴,那么奴隶们将受到巨大鼓舞,全国都会爆发大规模的奴隶起义”

威廉的话让在场的支持废奴的民主*人听得作呕,他们坚决反对威廉这种人的蓄奴思想

*大会的气氛异常紧张,最后谈判破裂,包括阿拉巴马州代表团,阿肯色州代表团,佛罗里达州代表团等七八个代表团纷纷宣布退出*大会。

退出*大会的州代表团们,私底下自己召开了*大会,批准并通过了支持蓄奴的竞选纲领

这直接意味着民主*的彻底分裂。

而在另一边“共和*”那边,看着民主*的严重分裂自然喜不自禁,共和*也很快召开了*大会。

共和*当时支持的总统参选人主要是纽约州的“苏恩德”,而共和*的竞选纲领也符合*内绝对大多数人的利益。

共和*的竞选纲领,不承认奴隶主按照宪法,有权将奴隶带到新增加的领土里去

是的你没看错,今天看起来与黑人关系很糟的共和*,在当年是力挺废除黑奴的**

而且由于当时美国“西进运动”的不断扩展,美国领土也不断扩张,一片新领土会陷入“蓄奴州”和“自由州”的争议当中。

所以共和*的竞选纲领才说:“不承认奴隶主将奴隶带入新领土中”

随后共和**大会开始投票,决定谁代表共和*去选总统。

本来呼声最高的是“苏恩德”,可在实际投票中,他唯一的竞争对手“亚伯拉罕.林肯”,却和他一样获得相近的支持票。

由于两人的支持票都无法获得绝对多数,所以投票前前后后投了三次。

每次投票的背后,都是*内大佬在进行不断地利益交换,和*治游说,但是两人的支持度依旧非常相近。

在第四次投票前,林肯的游说团队依靠保护性关税*策,承诺保护宾州的钢铁矿产利益,使他获得关键性选票。

这让林肯扭转乾坤,成功成为共和*提名的候选人。

共和*这边决定了候选人,而民主*这边的分裂还在继续。

上次*大会不欢而散后过了一两个月,退出会议的大部分南方民主*代表又回来了,可风骚的是,他们退出后民主*为他们空缺出来的位置,分配了新的代表

那这样一来,谁才是合法的代表呢?双方又吵了起来,吵到最后大多数南方代表再次退出*大会

而剩下的代表投票选出“道格拉斯”为民主*的候选人。

那那群退出的南方民主*代表们心里肯定不服气,于是他们也选出了自己的候选人,“布雷肯里奇”去参加年大选

这三个人都有各自的属性

北方民主*候选人“道格拉斯”,是激进的废奴派

南方民主*候选人“布雷肯里奇”,是激进的蓄奴派

而共和*候选人“林肯”,是温和的废奴派

之前共和*的纲领也是,并不是非常强烈的要求废奴,而仅仅是禁止奴隶主将奴隶转移到新土地上去。

林肯在之前发表了著名的《分家演说》,演说中提到:

“若一个家庭自相纷争,那这个家就站不住,我认为美国*府不可能在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下长期存在,我不希望美国分崩离析,更不希望美国遭到灭顶之灾,但我确实希望结束这个纷争。”

林肯的《分家演说》在选举前之所以重要,是林肯不再谋求维持现状的一个重要表态。

有一句话我们中国人很熟悉,叫做“这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能解决的问题,留给下一代去解决吧”

但有些事情,尤其是重大到足以影响国运的事情,一直拖下去,决不是办法

林肯的《分家演说》很清楚的讲了,美国不可能一直处于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这个重大问题必须解决,而林肯也愿意去解决,不管代价多大。

因为这个“分家问题”不解决,美国就会分崩离析,美国也没有未来。

中国也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分家演说》,这类决定国运的重大事情,不可能一直拖下去,也必须解决。

讲回林肯

年的共和*其实不算是一个国家性的**,它前身辉格*才是(但辉格*因为蓄奴问题分裂,才有了后来的共和*)

共和*不是全国性的**,只是北方**

直接的影响就是,林肯虽然是共和*的美国总统候选人,但他的名字压根不会出现在10个蓄奴州的选票中

也就是在那些蓄奴州的选票上,根本就没有林肯的名字。

这代表着蓄奴州从心底里不承认林肯这个候选人。

但即便是这样,林肯还是当选了,林肯依靠着北方的支持,也依靠着民主*的分裂,获得张选举人团票。

但是从全国得票率来看,林肯只获得40%的选票支持

但美国是“选举人团制度”,选票多没用,选举人票才有用

林肯的当选,当然不会得到蓄奴州的承认,蓄奴州挨个表示将脱离美国联邦

南卡罗莱纳,佛罗里达,密西西比,阿拉巴马,乔治亚,路易斯安那,德克萨斯,先后宣布脱离联邦,随后成立了新的国家“美利坚联盟国”

但林肯早就准备好了面对这一局面,他就是来解决影响美国国运最大的问题的

年大选,以及林肯的当选,是美国的幸运,因为林肯是几位候选人中,唯一一个准备好迎接美国内战的人

《分家演说》讲的很明白,美国不可能在半奴隶半自由制度下长期存在下去

年3月,林肯发表第一次就职演说,在演说中他为避免战争,做了最后的努力。

他说道:

“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在这宽广的国土上每一颗跳动的心脏都和温暖的壁炉相联,当我们本性中更为美好的天使,愿意再次去抚摸和平的琴弦,美国仍将屹立于联邦的大合唱中。”

当然林肯的最后的和平呼声,得不到任何效果,况且,他也准备好了战争

年4月,美国内战爆发

林肯在前线

三,美国成为世界霸权的前夕

第三次影响美国国运的重大选举,发生在年

,一个听来令人寒冷的年份,那是一战后的大萧条时代

当时的总统是共和*的胡佛,而民主*已经很久没有赢过共和*了,上一次民主*赢还是年的威尔逊。

更何况是一个可怕的年份,从年的华尔街超级股灾开始,美国已经步入了持续性的萧条中。

经济只跌不涨,股票一文不值,工业生产水平不到股市崩盘前的一半,几百万人失业,几千万人日子越过越糟。

对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建议,胡佛要增加联邦开支,为人民提供就业,解决经济危机

但胡佛作为老派的保守共和*人,认为给贫穷的美国人提供救济不是联邦*府的责任,他更认为,联邦*府的开支大于税收是错误的。

讲白了就是,面对重大的经济危机,胡佛不愿大撒钱,不愿*府负债,*府如果不撒钱,不加大投资,人民哪来的工作和收入。

反观今天的美国*府,面对新冠危机造成的经济萧条,除了大撒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胡佛不愿意启动“联邦资金”救助受难的美国人,这一点被民主*抓着骂。

民主*痛批胡佛,“宁愿花钱喂商人的牛,也不愿花钱来帮助穷人的孩子”

胡佛的行为让美国人对*府完全失去信任,虽然大多数美国人还是忠诚于保守派的传统价值观,但在没工作和饿肚子面前,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年的大选

当年年初,民主*人听闻共和*依旧派出现任总统胡佛参加竞选时,民主*人乐了。

所有民主*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共和*把持*权十几年,民主*沉寂了十几年,终于迎来了最好的翻身机会。

所以很多民主*人都跃跃欲试,参选积极性高涨,这也让民主*内部在决定候选人时,竞争异常激烈。

其中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呼声较高者之一。

罗斯福出身显赫,但显得平易近人,他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不能行走,只能坐轮椅

但为了形象,罗斯福坐轮椅的照片很少出现在媒体报刊上,当时也没有手机,唯一的黑白相机对普通人来说是奢侈品

罗斯福,竞选时期

由于罗斯福的形象不佳,加上他保守的经济思想,虽然不少民主*人支持罗斯福,但民主*内两位重要大佬却很反对他。

一位是前纽约州州长“史密斯”,一位是民主*国会众议院议长“加纳”

两位大佬联手在“民主**大会”上连续三次阻止了对于罗斯福的提名

因为大佬的连续三次阻挠,罗斯福难以提名,此时罗斯福的首席竞选顾问詹姆士给罗斯福出了主意。

他告诉罗斯福,加纳垂涎的是副总统宝座,只要罗斯福让加纳做副总统,加纳就一定会支持罗斯福了

对此罗斯福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詹姆士的主意,詹姆士转而再去*治游说加纳。

与此同时,罗斯福还依靠扎实的家族关系(罗斯福家族先后出过两位总统,多位高官),他和报业大王威廉赫斯特,和爱尔兰领袖老约瑟夫肯尼迪,和民主*领袖麦卡杜,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国联盟。

再加上刚才说到的加纳,转而支持了罗斯福,此时的罗斯福在一众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年总统大选,主要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

胡佛千方百计的为他失败的经济*策辩护,而罗斯福方面采取的竞选策略是,尽量少说话。

罗斯福采取了“让胡佛打败胡佛”的策略

因为他知道美国很多人对胡佛执*4年极为不满,罗斯福只要不出大的纰漏,就能打败胡佛。

面对胡佛为四年的失败辩解,罗斯福只是攻击他的失败,却没有提出更多的*见

毕竟老话说得好“多说多错,不说不错”,你的对手已经很颓了,万一你说多了,反而被抓到把柄攻击,得不偿失。

而且罗斯福少说话,也更好的避免了选民认为他是个极端的人

最终罗斯福在这场几乎必胜的选举中大胜,在48个州里,罗斯福获得了42个州的选举人票,而且民主*也在国会参众两院大胜,控制了多数席位

年美国大选,共和*大胜

4年后,年美国大选,民主*压倒性的夺回*权

罗斯福的大胜,终结了共和*对于*权的十几年把持,更标志着美国*治长期保守派思想的终结

虽然罗斯福在竞选期间表态不多,也尽量保持不激进。

但谁都知道,罗斯福的当选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国运。

罗斯福的执*时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为强势和最为激进的总统。

他担任美国总统的时间最长,彻彻底底的改变了美国的*治面貌和经济体制

罗斯福翻转了美国国运,让美国跃升为全球第一强国。

,,,这三场大选,是改变美国国运的重要大选

而今年年美国大选,其重要性一点不亚于上面这三场大选

的这一场,也必将是改变美国国运的一场大选

只不过过去那三场重要大选,是让美国由衰转盛的大选

而这一场,是美国由盛转衰的重要大选,是将美国强盛国运再转回去的大选

特朗普会想尽一切办法的胜利,甚至是不择手段的胜利

如果特朗普失败,他也准备好了后招,那就是不承认败选。

特朗普若不承认败选,那就会开启打官司模式,最终结果将交到美国最高法院来裁决。

而特朗普早已在美国最高法院安插好人手,美国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居然有3位是特朗普任命的(金斯伯格死后,特朗普将任命新的)

要知道美国大法官是终生制,可以做到死。

一位总统,任期内能任命一个大法官就已经很稀罕了,特朗普干了四年,居然任命了3位大法官,简直是罕见。

也正因为这样,因为特朗普任期内任命了3位大法官,直接让美国大法官的派系失衡,原本9位大法官是4位自由派,5位保守派,保守派占据微弱优势。

但是当金斯伯格死后,特朗普任命新的大法官后,将产生6位保守派大法官,自由派大法官仅剩3位。

这为特朗普一旦败选,就不承认败选结果,埋下伏笔。

美国最高法院里,早就安插好了特朗普的扎实人马

而特朗普这个人,国际社会公认他是“让美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人物”,如果特朗普再干四年,一定会像当年罗斯福一样,深刻改变美国的方方面面。

只不过罗斯福是由衰转盛

而特朗普是由盛转衰

他,改变了美国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三场重要大选,决定了美国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