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之七十三:英国新教福音觉醒运动
相对于欧洲大陆的新教福音觉醒运动来说,英国新教福音觉醒运动早已开始。可以说,年后的英国新教福音觉醒运动只是前一段时间这一运动的继续。在英国,福音觉醒运动包括国教会内的福音觉醒运动和不从国教者的福音觉醒运动。
年,国教会的福音派获得了第一个主教管辖区,充分显示出福音派在国教会内的重要性在日益增加。然而,第一个福音派主教的任命引起了国教会教士们的普遍不满,因而称他为"宗教上的主教",意思是只担任主教职务,不享有*治特权。随着福音派运动的不断发展,在国教会内福音派的地位不断上升。一些持福音派观点的人被任命担任教会的重要职务,甚至担任国教会的最高职务——坎特伯雷大主教。到19世纪中叶,福音派成为国教会内的主要派别,在平信徒中拥有很大势力。后来,福音派逐渐演变为低教会派,与高教会派相对立。
不从国教派的福音觉醒运动影响非常强大,因此,各个不从国教派教会的势力在19世纪稳步发展,教会团体不断增加。在争取与国教会的平等权利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不从国教派的复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徒人数的增加和教会势力的增强。从年到年,不从国教派的教徒人数在福音运动的影响下增加了3倍。公理宗和浸礼宗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长老宗因为有从苏格兰迁移来的大批移民而得到复兴。不从国教派的势力主要在中等阶级中,针对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不从国教派各团体派出了许多富有魅力的布道家深入群众积极宣传教义,吸引了大批国教会的信徒脱离国教会加入不从国教派。19世纪中叶以后,不从国教派改称自由教会。不从国教派的福音觉醒运动是第二次福音大觉醒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美国福音派布道家德环特.L.穆迪在英国的巡游布道也极大地助长了自由教会的福音运动。
第二,随着福音运动的兴起,不从国教派力量的不断地壮大,在英国,对不从国教派的种种压制逐步减少。年惩治否认三位一体论者的法令被废除,一位认论派因此成为合法的宗教团体。年,在反对派的压力下,托利**府不得不废除了"宗教考查法"和"自治市条例",而根据以上这两条法令,不从国教者被排除在国会和其他公职之外。自年起,准许在举行不从国教派礼仪的地方举行婚礼。年,免除了不从国教者为国教会的利益而纳税的负担。年,在牛津、剑桥,达勒姆三所大学除保留对攻读神学学位的学生的宗教考查外,其余宗教考查一概被取消。最后,从年起,允许在教堂基地举行不从国教派的葬礼。这一系列的改革,使不从国教派的信徒获得了税收、教育、婚丧仪式等方面与国教会信徒平等的权利。
第三,在福音觉醒运动中,不从国教派增加了新的教会团体。其中最重要的有使徒公教会、普利茅斯兄弟会、救世*。
使徒公教会的领袖是伦敦苏格兰长老会的牧师爱德华.欧文(-年),从年起,他开始宣传,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仰,使徒时代的种种"奇恩"便可以重新获得。年,他被解除了教会牧师职务。此后不久,他宣称有6人由预言立为使徒。年使徒人数按同样方式增至12位。因此,这个团体被称为使徒公教会。年,该教派制订了一套复杂的礼仪。众使徒被认为是圣灵的喉舌。他们长久盼望基督的复临,到年,最后的一位使徒去世,该教派逐渐衰微。
另一个从国教会中分离出来的不从国教派团体是普利茅斯兄弟会。出于对国教会灵性生活贫乏的不满,在爱尔兰和英格兰西部出现了一些教会成员以"兄弟"相称的小组,声称信仰和基督徒的爱是他们团结的唯一纽带。这些小组在约翰.纳尔逊.达比(-年)的努力下而结合在一起。达比原为爱尔兰国教会的牧师,在普利茅斯附近任职,因此该派被称为"普利茅斯兄弟会"。他们认为,一切信徒皆有教牧人员的职能,所以否认有设立正式牧师的必要。同时,他们也不承认信经,认为圣灵指引全体真正的信徒,使他们以使徒为榜样在信仰与崇拜中团结一致。在达比的大力推动下,"兄弟会"扩展到了瑞士、法国、德国、加拿大、美国。
这些新成立的不从国教派团体中最重要的是救世*。它的创始人威廉.布恩(-年)原是循道会所团契的牧师,先在加的夫开展奋兴工作。取得成功后于年在伦敦着手同样的工作,年发展成为一个*队形式的组织,该组织要求其成员象*人一样服从,年定名为救世*。
对法国革命的反动、浪漫主义的兴起以及对18世纪理性主义的普遍反感成为苏格兰地区福音觉醒运动的动力。年以后,苏格兰福音派的领袖是托马斯.查尔默斯(-年)。在他的领导下,福音派的势力迅速增长,到年,由群众捐款修建的新教堂达座,能够接纳更多的信徒,满足他们的宗教需要。年,因为牧师推举权的争论,查尔默斯带领名牧师正式退出国教会,成立了苏格兰自由长老会。这个新成立的教会使国教会中三分之一最活跃的信徒脱离了国教会。但同时,分裂也刺激了国教会内宗教热情的复苏。
喜欢就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