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华清是中国的航母之父,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位海军将领为中国建造航母而奔波,他就是陈绍宽。
中国航母发展的先驱者——陈绍宽
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陈绍宽担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当年年底他给国民政府上了一个呈文,要求扩充海军。在呈文中,他首次提出要花万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舰。只可惜当时他的提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中国海军的抗战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江阴。年8月上旬,为阻止日本舰队沿江西上,国民政府用沉船在江阴建立了一道封锁线。日军为打通封锁线,动用航母上的飞机实施大规模轰炸,将防守封锁线的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几乎所有舰艇炸沉。此后,日本航母经常出没于中国沿海,配合陆上作战行动。
长期以来,日本都有一种浓厚的航母情结。早在航空母舰刚刚问世时,日本就萌发了成为航母大国的强烈冲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造航母的国家,但比英国晚开工两年多的日本急起直追。20世纪20~30年代,日本更是疯狂地建造航母,并有多艘航母参加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像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等,其中,加贺号是侵华海军的主力。
日本“赤城”号航母
日本“加贺”号航母
日军的空中肆虐让海军将领陈绍宽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年11月,他代表海军部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在这次规划中,他首次提出了建造航母群的设想。按照他的设想,将中国沿海划为4个海军区:第一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区从汕头到中越交界。每个区成立一支海防舰队,拥有5艘航母,全国沿海共需要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18亿元。
这个规划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人瞠目结舌。陈绍宽却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
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此时蒋介石的脑海中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败共产党,建设海军已被完全抛在脑后。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