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团队,执笔人:PriscillaOwusu-Ansah(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非研究中心助理),译者:张海琳(公共管理学院)年第十九期,总第四十四期。整理:孟雅琪,供稿:赵蜀蓉)
1.导言
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加纳工厂的中国员工都有一种习惯,即生活在彼此相邻的地方。这种情况后来发生了改变,中资企业中的中国员工数量减少,这导致更多的制造业劳动力来自当地或西非人口[1]。如今,该市较富裕的中国人往往居住在机场住宅区、营地、拉伯恩和东岭。他们居住在靠近阿克拉中心的较不富裕地区,如卡内什(Kaneshie)和庇护区,以及城市郊区的阿博夫(Abofu)和阿贝伦克佩(Abelenkpe)等地。同时,他们大多在加纳的非正规经济部门工作,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筑)、采矿、商业(贸易)、服务业和农业。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相当多的非洲人,特别是加纳人,一直到中国学习、贸易和旅游。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