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可一世、气势汹汹的“联合国军”在清川江战役中被反杀,让整个西方世界为之轰动,山姆大叔在面对中国人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底气,信心满满地要让美军回去过圣诞节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这时候也无奈而落寞地告诉美国媒体:“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全新的敌人!”
连国民偶像麦克阿瑟将军都这样丧气,全世界的媒体自然连篇累牍、毫不留情地渲染着美军的失败,甚至台湾的报纸也幸灾乐祸----“美国人再也不说国军不会打仗了”。
然而,作为美国人的盟友,骄傲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军队,对此很是蔑视和不服气,他们坚持认为中国人的胜利并没有多大说服力,美军长达英里的溃败主要是自己的过份惶恐造成的,一些随美军溃逃的英国军官事后回忆道,他们在随同全军的溃逃中“根本还没来得及看清中国士兵的威胁究竟有多大.......后来才发现,原来中国人的武器简陋,行军全靠徒步和骑马,不过如此而已”。
大英帝国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时,表现出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傲慢,是有充分理由的,自年鸦片战争起,英国人凭借着”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百年来,作为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英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地肆虐在中国的土地上,鲜有败绩,在他们的手里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
一、李奇微的“秋季攻势”战略
年4月,克阿瑟将军灰溜溜的下台,刚刚接替在朝鲜战场战死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职务的马修·邦克·李奇微将军,又接任了“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自认已经摸准了中国军队“7天进攻”规律的李奇微将军,正要发动一场针对志愿军的攻势,以便尽快向杜鲁门总统展示自己的能力时,听了英军指挥官对志愿军的评价,自然是乐不开支,美军已经被打得丧魂失魄,不敢出头了,既然你小子这么自信,那么将就让傲慢的英国佬摆到第一线,作为美军的屏障,尝尝中国军人的滋味也就理所应当了。
年9月底,敌人开始疯狂地发动了“秋季攻势”,并把主攻方向选在了志愿军在临津江西岸防守的马良山、高旺山和江东岸的天德山,企图把志愿军压缩到眠山以北地区,造成侧击开城之势。
马良山,临津江西岸的重要制高点,三分鼎立,形如马蹄,地势险恶,是保障开城侧后安全的一个要点。“联合国军”如果控制马良山,就可以轻而易举占领开城,开城以北是一马平川的地形,美军可以依仗空军优势向北进攻,战争就会长期持续下去。而志愿军控制马良山则可以威胁汉城,双方战线就成胶着之势,只能通过谈判停止战争。所以说,谁占领了马良山,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入朝参战的我军IS-2重型坦克部队
年10月3日开始,英联邦第1师及美军骑兵第1师(机械化师)第5团一部,在炮兵6个营、坦克余辆及大量飞机支援下,每天以1~2个团的兵力,向志愿军第64军师防守的马良山地区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平均每天发射炮弹3万多发。
第师面对敌人逐点、多梯队的轮番攻击,依托坑道工事,对各要点进行反复争夺,阵地多次易手,马良山之战此时已经打成了拉锯战,鉴于敌众我寡的态势,在给予敌军重大杀伤后志愿军第师主动撤离阵地,退至黄鸡山、基谷里、白石洞一线进行防御。
二、志愿军首次多兵种协同作战,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
英联邦第1师占领了马良山后,因损失惨重而无力进攻,随即转入防御,由英军第28旅苏格兰皇家苏格兰边防团第1营防守。
皇家苏格兰团第1营(又称:皇家嫡系苏格兰边民团第1营)是英国军队的步兵团,是苏格兰师的组成部分。它是年由利文伯爵招募的。年参与了卡尔洛登战役。年改番号为第25步兵团。年改为皇家苏格兰团,征兵地点转移到苏格兰边境地区。苏格兰团在二战中参加过重大战役,连以上等级的军官都基本在二战中立过战功。
“苏格兰团”第一营,苏格兰团其实就是这个第一营的名称,在朝鲜战争中隶属于英联邦第1师的第28旅,装备精良,一个旅的兵力相当于志愿军的一个师,而“苏格兰团”第一营的人数也相当于一个团。
据说,苏格兰人是最擅长修筑工事的,因此,“苏格兰团”第一营驻扎在马良山以后,在转战过日本、法国、德国、非洲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营长督导下,英军官兵迅速构筑起上百座明碉暗堡组成的多层地堡群,前沿阵地设架设了15米宽的屋脊形铁丝网,还有由手拉雷、脚踏雷、跳雷、诡雷、照明雷构成的混合雷场,以“固若金汤”的防御阵地面对志愿军的进攻。
11月2日,为了夺回马良山,志愿军首次实施了一场多兵种协同作战。
在作战前动员的我志愿军IS-2重型坦克部队
11月3日夜间,包括“喀秋莎”在内的60门各型火炮、火箭炮开始轰击马良山,破坏敌人的雷区和障碍物,第2连的7辆T-34/85坦克和第4连的3辆IS-2重型坦克(IS-2就是大家熟悉的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在炮火的攻击下,隐蔽进入前沿阵地距敌前沿约米,这个距离是最理想的坦克发射阵地。在炮兵制造的声幕掩护下,坦克开入预先挖好的掩体伪装埋伏,成功躲避过“联合国军”的侦察机的侦察。
志愿军第十九兵团64军军长曾思玉到前线观察指挥攻打马良山
11月4日15时,10枚信号弹呼啸着腾空而起,夺回马良山的总攻正式开始了。
三、3小时干掉皇家苏格兰团,李奇微、丘吉尔大惊失色
下午15时,总攻开始,志愿军坦克第1师两个坦克连掩护步兵冲向主峰,坦克兵们把第一排炮弹送上敌阵地,对其工事和地堡的命中达90%以上。英军在马良山上精心构筑的多层地堡群,被坦克又快又狠地炮火打得“皮开肉烂”,明堡被揭了盖子,暗堡被轰成深坑。15分钟后,志愿军指挥所下达停止射击的命令,仅由步兵轻武器射击。
英军以为我军步兵已接近他们前沿,纷纷脱离工事,出来阻击。这时,志愿军坦克火炮进行第二次火力急袭,英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暴露的明、暗地堡大都被坦克摧毁,英军残存火力点摧毁后,步兵按时发起冲击,顺利占领马良山主峰。
隐蔽在掩体中,只露出一个头部的我志愿军IS-2重型坦克
此时马良山的主峰上,"苏格兰团"第一营的名官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布满阵地,在被坦克摧垮的碉堡里,发现了英军营长的尸体,幸存的46名英军官兵高高地举起了双手,整个战斗只用了3个多小时,在朝鲜战争期间,英国死、伤、被俘、失踪名官兵,马良山一战损失占总数的39%。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听到“苏格兰团第1营被全歼的消息后,大惊失色,连连发出懊恼地叹息声,说我们如何面对英国人的质询?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大声惊呼:“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马良山战斗后的部分英军俘虏
四、美军的“伤心岭”、英军的“伤心岭”
强攻马良山之战,是我军装备改善后取得的一次歼灭美英军队的重大胜利,它不仅是志愿军第一次步、炮、坦协同作战,而且还打破常规在白天发动进攻,短短3小时,就全歼英军1个精锐加强营,被誉为“联合兵种协同作战的成功范例”。
在此次战役中,坦克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大号的“狙击炮”,对着敌人的暗堡进行直射点名,用精准的火力支援步兵作战,为坦克一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留下了夺目的一笔。
这场消灭英联邦第一师第二十八旅王牌军队“皇家苏格兰团”的“经典”之战,是狂妄傲慢的所谓日不落帝国年鸦片战争以来,与中国人民军队交手遭遇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极大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信心,自此,他们终于领会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厉害,威风扫地。马良山也因此成为英军的“伤心岭”,和美军的“伤心岭”上甘岭一样,在朝鲜战争发出耀眼的光芒。
正如当时美联社记者采访了一位曾在20年代担任过驻华武官的美军团长,向他了解中国人的底细时,那个团长只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人了”。
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