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国土面积、人口等多方面来看,巴西都称得上是南美一霸,作为和阿根廷、智利并列的拉丁美洲传统海军强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西海军发展主要依赖美国,海军装备大多是美国二战中淘汰的武器。进入上世纪60年代以后,巴西海军开始尝试通过引进消化国外技术来实现海军主战水面舰艇的国产化和现代化,其中的代表作即为南美版女将级护卫舰,巴西海军尼泰罗伊级护卫舰。
女将赴南美
年,巴西海军正式启动了下一代主战舰艇的需求研究,从保护海上航线的反潜作战出发,计划要维持30艘规模的反潜护卫舰编队,而这对于当时的巴西海军无异于是个疯狂的目标。而基于实际考虑,巴西海军最终决定以引进外援、本土建造的方式发展下一代护卫舰,并最终选择了英国沃斯珀·桑尼克罗夫特造船厂的,以21型女将级护卫舰为基础发展而来的MK10A型护卫舰方案,也就是后来的巴西海军尼泰罗伊级护卫舰。
尼泰罗伊级特点
与女将级相比,尼泰罗伊级的舰首上层建筑增高一层,舰桥为全封闭构型,上层建筑正面的顶部向内收缩,之后才是驾驶台的玻璃窗,外观上看较为奇特。此外,泰罗伊级的机库相比女将级向舰首方向挪移,提高了一层甲板,并且直接紧邻于烟囱后方,而直升机甲板后方到舰尾则腾出一块平台用来布置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在动力上,尼泰罗伊级护卫舰让巴西海军第一次接触到了现代化的燃气轮机,采用了柴燃交替动力推进方式(CODOG)。高速时由两台罗罗奥林巴斯TM-3B燃气轮机作为动力双轴推进,最高航速可达30节,巡航时则由两台MTU20VTB93柴油机推进,最大续航里程为海里/17节。
尼泰罗伊级装备
在舰载武器上,尼泰罗伊级除了在舰桥前方加装一座双联装瑞典博福斯毫米反潜火箭发射器外,其余武器均保持和女将级一致。包括舰首一门MK8型毫米高平两用炮,反舰方面则在舰舯布置了两座双联装MM-38飞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通用型),防空方面则在机库顶部设有一座四联装海猫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反潜方面则为两组STWS-1三联装毫米鱼雷发射装置,以及可搭载一架反潜直升机执行远程反潜作战任务。
尼泰罗伊级在后续的现代化改装中,以一座意大利制八联装阿斯派德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取代了原先的海猫防空导弹,同时还在舰桥两侧各加装一门博福斯SAK40毫米自动机炮,反潜方面也换装为美制MK-32型三联装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反舰导弹也更新为更先进的飞鱼MM40型号(通用型)。总体来看,尼泰罗伊级护卫舰总体性能尚可,在上世纪70/80年代,属于一级较为先进的多用途护卫舰。
尼泰罗伊级服役
尼泰罗伊级护卫舰共计建造服役6艘,该级舰分两种类型:反潜型(四艘)和通用型(两艘),舷号是“尼泰罗伊”(F40)、“迪芬沙拉”号(F41)“宪法”号(F42)、“自由”号(F43)、“独立”号(F44)、“联盟”号(F45),分别在年至年间服役。
尼泰罗伊级护卫舰对于巴西海军而言意义非凡,巴西海军第一次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反潜护卫舰,并且沃斯珀·桑尼克罗夫特造船厂还以技术转让的方式将两艘“尼泰罗伊”级的建造合同转给了巴西国内的海军造船厂,这样大大提升了巴西本土造船厂的建造实力,也促成了后面巴西海军第一型自主研制的水面战舰——“伊尼亚乌马”级轻型护卫舰的建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