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日本历史上为啥不流行农民起义有只不过名字
TUhjnbcbe - 2024/10/5 17:09:00

在中国,每当改朝换代的时候,农民起义都是一股主导性的庞大力量。但是邻国日本,却很少听到农民起义的呼声。其实,这本很好理解,日本古代是一个典型的贵族社会和宗教国家,农民除了人数众多之外,根本不具备晋升为统治阶层的能力。但是日本仍存在这一股不大不小的农民起义浪潮,美其名曰——“一揆”。

所谓一揆(いっき),是日本专有名词,本意是指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后来泛指百姓、土著、当地势力人士等等非政府组织因某些目标而集结之团体,也通称百姓起兵反抗统治者的行为。古代日本较为有名的一揆众暴乱是本愿寺发起的一向一揆。

佛教净土宗宗教聚众起义

佛教净土宗传入日本后,继续发展为净土真宗。因为它提倡人人都能成佛,而且不用剃发之类的辛苦修行,所以深得大众欢迎。所谓“一向宗”,其实就是净土真宗的一支。历史背景本愿寺由1世法主亲鸾开山之后,在8世法主莲如的亲自传教之下,一向宗开始大范围地进入民众生活。从此,一向宗的思想成为了一种政治上的工具。本愿寺开始煽动各地的教徒起义(即所谓的“一向一揆”,“一揆”在日语中指各种的起义暴动),反对各地守护的在地统治,企图建立起一个佛教的宗教国家。而15世纪90年代末,加贺守护富樫政亲被加贺一向一揆军杀死之后,加贺成为“百姓把持之国”,成为一个独立于幕府的“宗教王国”,也算是开了个滥觞。

人民对于领主统治的反抗称为「一揆」,在日本十五、十六世纪也是很盛行的,一揆原先的意思是指团结,到後来泛指农民对统治者的反抗,通常在歉收的时节,或者是人民苦於高利贷的剥削会发起暴动来要求取消年贡,或是要求借贷契约无效的「德政令」。农民的斗争称为「土一揆」如果是一向宗教暴动的话称为「一向一揆」。第一次大型的抗争是在年的正长德政一揆。在京都兴起波及到近畿一带後来甚至还有驱逐国主的「国一揆」。在战国时代的话,有年天文元年兴起的三河一向一揆;元龟元年的伊势长岛一向一揆,年对抗谦信的越中一向一揆而摄津的石山一向一揆则延续到年。

PS:其实一揆得定义没有这么浅薄,但战国时代的一揆大都是宗教家(日莲、本愿寺等)为了自己的利益所发起的农民战争,也实让许多大名头痛不已。

历次著名“一揆”

1一向一揆

一向一揆是日本战国时代净土真宗(一向宗)本愿寺派信徒所发起的一揆之总称。一向宗门徒素来以强大的宗教向心力、舍命杀敌的圣战模式著称,甚至曾经形成过自治组织,自成一国(例如:年一向一揆杀死加贺国的大名富政亲)。到了战国末年,一向一揆的首领势力甚至可以与各地大名们匹敌。有名一向一揆有:石山本愿寺(一向宗大本营)、伊势长岛愿证寺。

一向宗其前身便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所谓一向一揆就是以农民为主的,包括有寺院僧侣和国人参加并参与领导的净土真宗本愿寺派信徒发动的武装起义,其目标是夺取地方政权。一向宗发展的时间从南北朝后期直到室町后期。其覆盖地区很广,包括近畿、北陆、东海(三河、尾张、美浓)以及中国(安芸、播磨、备前、备中)等地。一向宗在八代法主莲如(一四一五~一四九九)时期开始大发展,他于文明三年(一四七一)来到北陆地区传教,发展了大量的信徒。

2土一揆

室町时代,在畿内以及周边为中心频频爆发的农民起义。农民们以惣为中心,广泛联合附近各个乡村,并采取武力暴动形式对抗幕府、守护、庄园领主,提出德政以及减免年贡、夫役等要求。以年正长的土一揆最为有名。

3国一揆

又称“国人一揆”,即在某一领国之内,以势力强大的国人(武士)为中心发起的暴动。国人阶层的武士为了维护其领土权以及对普通农民的支配,常以地域联合为基础,与幕府派遣的守护及其家臣进行对抗,进而发生的暴动。山城国的国人暴动最为有名。

4德政一揆

以要求幕府发布“德政令”为斗争目标的农民暴动,多发生于畿内。

5嘉吉一揆

嘉吉元年(年)8月,以“嘉吉之乱”导致政治危机为背景,京都周围数万农民较有组织地发起暴动,攻入京都,要求幕府将军换代之际发布德政令。该暴动波及全国。

6加贺一向一揆

自从年本愿寺的八代法主莲如从加越国境的吉崎布教开始,此国一向众就极其众多,而且一向一揆甚至攻灭了当地守护富樫氏,成为了战国时代唯一一个由一向一揆控制的百姓持有之国,是一个以金泽御坊为政治中心的本愿寺王国。而且一向宗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邻国越前和能登,地方大名与加贺国内的寺院和石山本愿寺争权,国内形势很不安定。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历史上为啥不流行农民起义有只不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