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难忘37年中日空战,三天击落日军28架飞 [复制链接]

1#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空*驱逐机部队,是人们几乎遗忘了的一支英雄部队,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

但当时的中国空*驱逐机部队,在抗日战史上留下了光辉而又悲壮的一页,中国空*直接重创了日*称为空中精锐的木更津和鹿屋两个航空队,打出了国威和*威,鼓舞了广大中国*民的抗战士气。

这是自“事变”以来,日本侵略者遇到的最大败仗,木更津和鹿屋两个航空队损失了半数以上的“九六式”轰炸机,已经无力再执行战略轰炸行动。时任日本木更津航空队联队长石井义大佐羞愧难当,直接剖腹自杀。

鹰击长空

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在杭州笕桥机场驻扎的中国空*第四飞行大队第21、22、23中队先后出动了76架次飞机,对上海的日*指挥部、港口、仓库和舰船等目标实施了空袭,狠狠地打击了侵华日*的嚣张气焰。

14日一早,时任日本海*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就制定了报复中国空*的计划。随后日本鹿屋航空队的18架“九六式”轰炸机从中国台湾北部机场起飞,直奔浙江杭州一带。

这18架日*“九六式”轰炸机,每一架飞机都携带了2枚千克的航空炸弹,目标是浙江杭州笕桥机场、笕桥中央航校这些重要设施。

一开始,日本鹿屋航空队的轰炸机编队曾要求其空*战斗机编队护航,但由于当时天气不佳,在日*航空母舰上待命的“九六式”舰载机无法起飞,日本海*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一时无战斗机可派。

于是,长谷川清便命令日本鹿屋航空队继续执行任务。在长谷川清看来“九六式”轰炸机是当时性能最先进的单翼飞机,配有3挺7.7毫米口径的旋回机枪,就算是面对美制霍克–3型双翼战斗机,也毫无压力。

要是日本鹿屋航空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不仅能有效摧毁中国空*少得可怜的基建设施,也能在精神上打击中国*民的抵抗情绪。

长谷川清实在是太狂妄了。14日下午,中国空*第四大队的战斗机刚从河南周口机场赶往浙江杭州笕桥机场,有些飞机还在机场上空警戒,有些在着陆。

此时,9架“九六式”轰炸机一字排开,急速抵近笕桥机场上空。很快,中日双方的飞行员都发现了对方的存在。

正在着陆的中国飞行员发现敌情,立马拉起机头,以斜插的飞行姿势其拦截日*轰炸机。日*飞行员见状,纷纷调整飞行姿势应战,本来一字排开的队形,瞬间就被打散。

令这些日*飞行员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中国空*第四大队的飞行员,个个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好像事前就知道日*轰炸机编队来袭一样。在空中警戒的战斗机先是急速爬升,然后实施俯冲拦截,放弃降落的战斗机着以向上斜插的姿势配合高处的战友夹击日*轰炸机。

而且,最高处的战斗机只跟低空飞行的一架战斗机互相配合,加上地面防空机枪也开始开火,这9架日*轰炸机没法实施低空轰炸,不得不在空中应战。

时任中国空*驱逐机第四大队大队长的高志航当时正在地面指挥飞机着陆,发现日*飞机来袭后,由于缺乏无线电设备,他只能不断朝着附近的飞行员打手势,示意大家起飞作战。在第21中队的战斗机相继升空迎敌后。高志航也爬上了一架霍克–3型战斗机驾驶舱,迅速带着2架架僚机去包抄一架日*轰炸机。

日*“九六式”轰炸机队形已经被冲散,只能各自为战。大队长高志航见状,挥手示意两架僚机左右包抄,自己则驾机紧追不舍,很快就击落了一架日*轰炸机。

在短短半个小时内,日*被击落3架飞机(一说六架),被击伤1架,其余5架狼狈不堪地向福建方向逃窜,没有对杭州笕桥机场造成任何损失。

战斗结束不久,杭州报社发表报道:日本空*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

这一天,是中国空*第二次与日本空*交手,一直被日本人看不起的中国空*以0比4的战绩,狠狠打击了日本空*的嚣张气焰。

空中伏击

挫败了日本空*第一次进攻后,大队长高志航为了避免敌机再次来袭,随即将麾下3个飞行中队疏散。由于当时各国空*不具备夜战能力,双方晚上只能休战。

15日一大早,大队长高志航命令麾下3个飞行中队各派一个飞行小队升空警戒,一旦发现敌情,地面待命的战斗机立即起飞应战。

临近中午的时候,果然发现在海岸线方向有大批敌机来袭。

不甘失败的日本海*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不顾当天天气不佳的事实,强行要求位于浙江马鞍列岛一带的日*“加贺”号航空母舰出动16架轰炸机和29架战斗机直奔杭州实施报复行动。

高志航一边命令麾下的第四大队所有战斗机从正面迎敌,并请求第五大队兵分两路,避开敌机群的视线,绕到敌机群后侧,给他来个前后夹击。

不久,日本战斗机飞行员发现中国空*第四大队机群后,就一窝蜂地扑了过来。

这一次,日本飞机编队打得很有章法,因为“九六式”轰炸机也能当战斗机使用,日*45架飞机迅速划分为3个编队,形成上、中、下三层火力,可以充分利用机载机关炮的火力,构成一道立体火力网。

中国空*第四飞行大队的一些飞行员还没反应过来,飞机就被对方交叉火力击中。

由于中国空*列装部队的是美制霍克–3型战斗机,整体性能略差于日*的“九六式”战斗机,甚至不如日*的“九六式”轰炸机,要是硬碰硬,肯定会吃亏。

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命令麾下所有飞行员分散避开敌机群的锋芒,跟敌机展开空中追逐。日*远道而来,飞机的油料有限。第四飞行大队刚起飞不久,油料充足。只要跟他们耗下去一阵,油料告急的日*飞机就得拼命往回跑,到时候再和第五飞行大队的兄弟夹击,就能反败为胜。

不知道上当的日*飞行员看到中国空*部队阵型散乱,以为有机可乘,原本有模有样的阵型也打散了,每个日*飞行员都想咬住一架中国飞机。一时间,杭州上空飞机交错,中日两*的飞机完全没有了章法。然而,日*的轰炸机这个时候也没办法撤出战斗去执行轰炸任务,只能做战斗机使用。

双方互相追逐激战一阵后,第五飞行大队的机群突然出现在海面上,日*飞机编队发现情况不妙,纷纷逃离杭州上空。

中国空*第四、第五飞行大队通过集中优势兵力的方式,当天一共击落日*飞机17架(一说16架),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空中伏击战。

16日,第四飞行大队采取空中游击方式,再次击落日*飞机8架。至此,日*称为空中精锐的木更津和鹿屋两个航空队,共计损失约30架飞机,其中,轰炸机损失过半,无力再执行战略轰炸任务。

日本海*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为了挽回失败的颜面,将日本空*战败责任推给了木更津航空队队长石井义大佐,石井义剖腹自杀。

悲壮的空中英雄

在淞沪会战中,尽管中国空*表现出色,但是战争是一场拼资源、拼综合国力的持久战。当时全中国只有架飞机可参战,而且中国自身没有能力研制飞机,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进口。而日本当时拥有超过架各类作战飞机,其国内具备独立研制高性能作战飞机的能力和工业基础。

特别是机载武器弹药方面,中国当时不仅没能力自行研制,而且采购受限。当时中国空*部队的飞机武器弹药基本上都是从美国进口、美国及其盟友当时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拉偏架,处处限制中国*队的发展。相反,日*所需的石油、煤炭、钢铁、棉花这些战争资源,美国则是无限量提供。

在此背景下,缺乏造血能力的中国空*再怎么强悍,也没法跟航空工业完善的日*抗衡。此外,中国飞行员数量少得可怜,日本的飞行员数量是中国的数倍乃至十数倍。

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空*被击落击伤一架飞机就少一架,日本空*则可以源源不断造血。所以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中国空*最终没能力挽狂澜!

淞沪会战结束后,脆弱的中国空*驱逐机部队损失殆尽,从而成为了一支被后人遗忘的部队。但他们在中国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日本侵略者企图在3个月内鲸吞中国的阴谋注定成为国际笑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