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1750.html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曾繁智,名顺生,湖北天门人,年生。年5月于湖北大洪山参加中国人民解放*中原江汉*区,入*区卫校学习。年毕业后,分配在湖北*区部队任助理*医,年调中南*区海*部队任助理*医、*医。年转业至广东肇庆市职防院任医生、主治医生,年离休。
一对革命者的传奇婚姻
我和老伴林敬华,是一对耄耋老人,都经历了跨越世纪的八十八年漫长人生之旅;后六十六年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共同走过了一段不短的婚姻历程,可谓白头偕老。
不幸去年年底,老伴因久病卧床,溘然辞世,离开了我。几十年的人生伴侣,相依相偎,朝夕相处,说走就走,一时令人难以接受。
我们虽然还不是那种文学作品中宣扬的恩爱有加的夫妻,生活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但毕竟是几十年的情谊。由爱情,到亲情,情情相连,丝丝缕缕,绵绵不绝。
尤其是我们这段婚姻还非比寻常,充满了传奇色彩。
我们曾家过去在湖北天门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我爷爷是前清的秀才(廪生),人称“一飞相公”。
天门曾氏总祠在年重修时,还是我爷爷和他的兄弟亮卿爹他们那一辈人张罗的,我们四牌楼曾家似乎有天门曾氏族长的地位。只是到了我父亲手里,家道日渐衰落。
解放前夕,在我和林敬华各自十五,六岁的时候,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订了一门典型的封建包办婚约。我们双方互不相识,互不了解,也未征求我们的意见,就“发了八字”、把我们绑在了一起。
我当时的态度是沉默是金,不问不闻,不置可否。几千年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多少达官贵人、英雄好汉都府首听命,我一个小男孩,有何回天之力!
但是,时代的机缘,社会的巨变,却给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年下半年四野部队从皂市打进竟陵城,我的家乡湖北天门宣布解放。当时十六岁的我,失学、失业,前途茫茫,又厌弃缺乏温暖的家庭,就瞒着父母,大胆地、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
我从当时的天门县新*权所在地渔薪河出发,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长途步行跋涉,翻过京山,北上随县大洪山参加了解放*中原部队。
具有初中学业基础的我,终于脱离封建旧家庭,光荣地成为了江汉*区卫校的一名革命战士学员。
作者早期海*冬装照
我虽然一生平庸,功不成、名不就,但至今还十分佩服自己当时的这个大胆的决定,勇敢的行动,倍感自豪,总觉得是我一生最轰轰烈烈的一大革命壮举。
逃离了封建家庭,也理所当然地摆脱了这个包办婚约的束缚。参*三、四年我没过问过这件婚事,家里也未向我提及。
而且新中国《婚姻法》颁布,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我以为这件事就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那根岌岌欲断的红线,就这样不剪自断了。
然风云难测,世事易变,姻缘之事又峰回路转。没想到解放初期我的堂兄四哥曾俊在天门老家办了一所会计学校,校址就设在四牌楼的曾家大院。
我们也曾在这个大院住过,后来迁出,但与大院仍近在咫尺,几步之遥,隔街相望。
没想到年轻大胆的林敬华竟然不顾自己是曾家准新娘这个敏感人物的身份,毅然报名入读了由曾家人开办的这个微妙、尴尬的培训学校。
林敬华的准婆家曾家大院人多嘴杂,三姑六婆,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在所难免,明视偷窥,品头论足,也不乏其人,一时满城风雨。
看来这位林女士很有个性,作为一名成长在新社会、红旗下的年轻女性,敢作敢为,胆识过人。她是有备而来的,敢闯这个“白虎堂”,就有她的应对之策。
林敬华婚前水兵装(作者所送)留影
果然不出所料,学业结束,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我哥哥也在默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