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然深度报道经济学人对西非国家,可可 [复制链接]

1#

年,铁匠tettehquarshie将可可豆藏在他的工具箱里,偷偷带入加纳,可可首次被走私至加纳。此人被封为国民英雄,他在首都阿卡外的山坡上种植可可树,且成为了旅游景点。但是可可并没有让他发家致富,有导游说,“只收获了一次,他人就死了”。

自此,西非国家盼望着可可能够成为他们的摇钱树。但是西非人就像tettehquarshie一样,一直运气不太好。全球60%的可可来自加纳和科特迪瓦,但是他们多半出售的是未加工的可可豆。

可可价值链的控制权掌握在发达国家几家贸易公司和巧克力制造商手里。加纳农业部长OwusuAfriyieAkoto叹息:“我们出售原料,人家给可可增值”。

目前,加纳和科特迪瓦都在试图收紧这条价值链,加纳与非洲发展银行完成了6亿美元的贷款,对可可加工进行投资。同时也在寻求中国的帮助,建设国有可可加工厂。观察者将可可视为非洲工业化的个例。但是是一个不怎么成功的个例,可可不太可能为西非人带来太多的收入和就业岗位。

当然西非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球21%的可可在非洲被磨成粉,而十年前仅为15%。NicheCocoa是一家可可加工公司,在国内出售自己制造的巧克力,同时出口*油、蛋糕和酒。

大部分在西非地区做可可加工的都是跨国公司,在欧洲以及其他地区也有可可研磨业务。在加纳自由贸易区的可可经营企业有免税的优惠,但是当可可豆原材料没有的时候,加工机器就被闲置下来,基本上其利用率还不到一半。

乔治吉百利为英国工人建立现代村庄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现代的可可加工工厂就像一座迷宫,到处是电脑控制的机器,整个加纳加工行业用工也不过几千人,年世界银行表示,在科特迪瓦创造1个可可研磨就业岗位的资本投资都可以在腰果加工行业创造个就业岗位。

可可行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地理问题,巧克力的绝大部分价值来自于营销和品牌,从研磨到巧克力制作之间需要跨越一大步,巧克力消费主力*在欧美,且在非洲大陆,巧克力运输是一件很头疼的事,非洲对巧克力的消费也并不高。

一些手工糖果商正在打破这种境况,比如如科特迪瓦的一家公司InstantChocolat就出售专门添加了木芙蓉的巧克力。

有本土人士就认为,为什么不生产专门具有非洲特色的巧克力品牌呢?但是这类的品牌往往还是小规模的,不成气候的。

对于西非指望可可赚大钱的制造商们,可谓前路漫漫。

华通社李然编译

后语:

欢迎点赞,并且写一些评论留言

被抽中的评论有机会获得:

华非超市购物券/p>

面值3,奈拉/5,奈拉/10,奈拉

长期坚持编译采访真的很不容易,您的鼓励和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中投发展促进会

华非贸易投资服务中心

昌安经济信息中心

华非财经研究中心

(发行报纸杂志、出版电子刊物、经营网络媒体)

财富热线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