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德波顿/著陈广兴南志国/译读书笔记由一本书,记住一个人,这本书做到了。尤其是对我这样一个既脸盲又名盲的人来说,记住外国人的名字,一直都很难。但,阿兰?德波顿不一样。先列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金句:*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身的期待。这一算式清楚地表明,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往上高一级,我们遭受羞辱的可能性也因此增加一分。因此我们所理解的正常生活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指数。*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而在精英崇拜的社会里,贫穷更是一种羞辱。*要想停止注意某件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购买到手——就如同要想停止欣赏某个人,最快的方法可能就是与其结婚。*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死亡的想法对我们的影响或许就是引领我们去追求任何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在尼罗河畔饮酒,写一部书,还是发一笔财;同时还会鼓励我们漠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毕竟与我们的死亡没有丝毫的关系。对死亡的预见能够使我们追求我们内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身份的焦虑是我们承认在成功生活和不成功生活之间存在公共差异的时候,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是一本为数不多的让我想一读再读的书。它似乎有一种魔力,在平实的叙述中,在看似浅显易懂的拉家常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间,它就已经看透也说透,你只剩下点头称是的份了。我们焦虑,我们内心失衡,我们辗转难眠,不过都因为,我们还有欲望,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好的欲望,尤其是活得比周围的人好的欲望。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的这些,无非是在寻求更多的爱与尊重。在现代社会,唯有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层次,你才能得到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