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用以致学rdquo希望 [复制链接]

1#

年前论坛厦门巡展,邀请到刘高翔和梁彦琦两位导演,他从不同的方式出发,刘高翔导演更倾向于中国的传统绘画寻找营养和源泉,梁彦琦导演更多的是从西方的超现实主义激发自己敏锐的感受力,表现真的自己。

虽然是两种不一样的方式,回到创作本身可以看出做独立动画更多的方法,无论是艺术动画还是具有艺术性的动画,我们要放宽眼界到动画之外的事情吸收营养,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找到更多的联系帮助我们思考。接下来我们会将呈现两位导演的讲座内容。

从《搭车》到《通天绳》动画创作思考

刘高翔

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学士学位

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北京蒙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导演

作品《通天绳》(年)

入围年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节

入围年加的夫独立动画节

入围年西班牙animyo国际动画节

作品《搭车》(年)

第28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中国特别奖

年捷克,“今日中国”动画展映作品

我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还些经验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跟大家沟通。这次的讲座会涉及几个问题,艺术的还是艺术性的、创意风格、技术与思想、以及独立,这是几个关键字,讲座的过程中与大家一起探讨。

《搭车》和《通天绳》两部都是我的毕业创作,《搭车》是本科的毕业创作,《通天绳》是研究生的毕业创作。我想大家在做自己第一部片子的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无论是从风格还是叙事内容都让人产生一些困惑,我也一样。我的学习经历是从动画技术作为入门切入的,所以在做《搭车》这部影片时,创作初期我几乎没有一点表达的想法,于是我开始寻找素材,从故事会、文摘中看各种故事,最后找到找到一个笑话,大概讲的是,一个城里人骑自行车上高速,半路把自己的自行车系到一个三轮车上,然后被拉到城外,故事内容很简单,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有几个点是我想表现的,最后把这个笑话改编成一个相亲题材的故事。美术的内容开始也很迷茫,因为没有自己风格,大家看到的这些美术资料,造型语言有点杂乱,模仿的痕迹很重,所以创作的第一个阶段是特别难受的。

《搭车》

我的导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提了一些建议,他认为我所画的东西都太概念化,都是我脑子里生编出来的,这缺少一个过程,就是认真思考一个人物的性格然后找到一个具体的人,通过观察把这个人的特征画出来。场景也是,设定在什么样的一个场景里,表达出什么样的情绪气场。这个场景里的细节是怎样的都是应该去调查一下的。后来我去了趟养猪场,发现猪和我概念里的还真不一样,耳朵没有那么大,鼻子很尖,眼睛很小,而且猪的行为的确很吓人。有了这些观察之后,我在画猪的也许会更生动些。我把场景设定在*土高原,我觉得西北土地的大块分割很有意思,恰好我的一个摄影系同学去西北采风托他拍了一些当地的风貌。我自己也拍我跑到怀柔的山上去拍摄一些崎岖的山路、树、石头。这样考察让我推翻了之前想象中的*土高原,美术这块我有了实景的一个感受之后,我还要重新去找美术参考。

《搭车》角色造型初稿

刚开始学动画或者漫画的人会陷入一个误区,比如说我画一个动画的角色,会到动画片里去找参考,脑子里所呈现的都是所看过的动画片的形象包括美术,但是我们要知道包括动画创作者,从某种意义在美术这个领域来讲是一个搬运工的性质,不一定是美术创造者,动画有主攻的方向,美术这块的动画工作都在借鉴,从迪士尼到法国的艺术动画,大家都在从艺术家的作品吸取营养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原创和独立是指精神和态度上的,方法上还是要务实的,向谁学,怎么学是个问题。如果我们去动画的作品里再去找灵感或营养,我觉得是找不到的,是别人提炼完的,所以我们要跳到前一个层级里。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一批非常久远的版画作品,有点革命的味道,我在看这批资料的时候,看到他的构图大块的分割,我们看照片*土高原很凌乱,看完艺术家的作品会有提示,面对这么一堆*土该怎么处理。美国人把中国的水印木刻板套色吸收了运用到《功夫熊猫》这部影片,与其让别人偷去用,我们为什么不自己重新提炼。我大量查阅版画作品,意识到肌理的问题以及色块分割的问题。于是我又重新开始了美术场景的设定,相对来说在造型上简化在纹理上做了文章。(图片美术设定草稿)

场景定稿

场景相对容易,比较麻烦的是人设,场景可以有气质可以美,这都是浅层次的。比如可以把一个人画的很漂亮,但是很难画出性格。有人建议我应该去参考一些具体的人,我有两位非常有特点的同学,以他们为原始造型开始创作,动画里的好多细节是我模仿他们做出来的。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我在创作第一部动画片时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搭车》角色定稿

我真正决定继续做动画继续做动画导演,是在《搭车》这部片子之后,因为这部片子给我很大的鼓励,我意识到我只是动画刚刚入了门而已。当时做这部片子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做一部与众不同属于自己的动画,我不考虑别人是不是喜欢,不考虑这个角色场景是否够“动画”音乐镜头够不够酷炫,我只是把我所学到的电影语言,动画语言,用最基础的技术呈现出来。实践类的行业区别于理论最大的不同,有时候不是学以致用而是用以致学,在对这部作品进行回顾梳理的时候,发现很多东西是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到的,当然基础知识固然也很重要。

我获得最大的感受就是细节与概念,要细节不要概念。我们在看很多影视作品,为什么在看第一个镜头的时候就出戏了,先抛开剧作不谈,故事内容也许并不差,但是在导演的表现这里出了问题,因为细节不可信,人物的性格细节不充分,人物的装饰细节不充分,场景细节不充分,情节细节不充分,这些种种的不充分,让我们在看第一个画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下一个画面了。

几千年来人性未变,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戏剧冲突也不见得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观影感受,我们全情投入聚精会神的看完一部影片,发现其实这部片子的故事内核其实似曾相识却依然吊足了自己的胃口。是细节,细节功夫到位会让影响产生极强的代入感,让观众聚焦在当下所呈现的影像之中,随着影像的变换,我们的思维也专注的跟着故事情节一步一步推进。同样,当我们看一个概念化的东西就会觉得假,缺少信服力。比如说有些作品由于某些原因,看第一个画面时就已经跳出来了,看不进去,即使后面有逆天的情节或者人生哲理,也难以咀嚼。导演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呈现下一个画面引导观众一步步完成剧情。可能在看完的时候觉得剧情似曾相识或者内容一般,但是至少能做到吸引观众完成剧情的观看。

小编

H妹纸:文章未完,下篇近期发出o(*≧▽≦)ツ

论坛投稿邮箱(E-mail):ciaff

sin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