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加勒比海鳄鱼,美国为何把古巴培养成最凶悍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www.ykhongye.com/m/

在美洲加勒比海北部,有一个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的群岛国家,这就是古巴共和国。作为大安的列斯群岛最大的岛屿,狭长的古巴岛外形酷似鳄鱼,古巴因此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

地理上,古巴位居墨西哥湾入口中央,与头顶的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望,首都哈瓦那距美国本土最南端的KeyWest仅公里。不仅如此,古巴这个“墨西哥湾的钥匙”还扼守美国东岸到巴拿马运河的海路要道,战略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极简”古巴历史

年哥伦布航海发现古巴岛,此后,西班牙远征军征服古巴开始进行殖民统治。七年战争中的年,英国短暂占领古巴,而在战后签订的《巴黎条约》中,西班牙又用佛罗里达的大部分领土换回了古巴。也就是说,古巴几百年里长期属于西班牙殖民地。

从19世纪初开始,后起之秀美国开始轰轰烈烈的开疆拓土运动。按照“能买就不抢,能抢就不打”的既定方针,美国国土不断向西南方向扩张,蚕食墨西哥大半壁江山后,美国一跃成为横贯北美大陆的两洋国家。

停歇下来的美国人四处张望,对鼻子底下的古巴,美国一向视作自己的“附属品”。为此,美国曾向西班牙开出一亿美元的高价购买古巴,然而不差钱的西班牙人竟不为所动。美国人并不着急,到了19世纪后期,经历资本主义大发展的美国已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

近水楼台先得月,雄厚的美国资本轻松控制了古巴的制糖、烟草、造船等行业,美国的经济利益在古巴无处不在,在美国看来,古巴这个“加勒比海的鳄鱼”与美国其他州没什么两样。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凭反抗殖民统治起家的国度,对英法老牌列强打打杀杀的粗暴殖民方式,美国人历来是看不上的。

年,美国人瞄准机会,精心策动了一场“同时在两洋作战,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美西战争。虽然这场一边倒的战争之经过乏善可陈,但通过这次美国军事实力特别是强大海军的世界首秀,西班牙势力彻底被美国人逐出西印度群岛。

“帮助”古巴独立后,时任美国总统麦金莱主导通过了著名的“普拉特修正案”。

作为对美国和古巴双方都具备法律效力的法案,“普拉特修正案”规定:古巴政府永远不得与任何外国势力签署其他条约或契约,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权或允许任何外国势力通过殖民或其他方式取得控制的岛屿;古巴政府同意美国可行使干预维护古巴的独立……

“普拉特修正案”是美西战争的直接产物,此后还作为附录写入了古巴宪法,成为古巴和美国关系的“指导法案”。据此,美国实际上将古巴置于“保护国”地位,严禁其他列强染指古巴。通过这一新殖民方式,美国不仅夺取了古巴近三十年独立斗争的成果,还以看似“合法”的途径牢牢控制了古巴。

事实上,从年美国扶植的“古巴共和国”成立到五十年代,古巴历届政府都在美国的控制之下。期间的年,出于改善和拉美各国关系的需要,主要是树立美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时任总统罗斯福主持废除了“普拉特修正案”。

颇有意味的是,美国虽然放弃了军事干预古巴内政,却仍继续保留古巴关塔那摩湾海军基地直到今天。

也是在年,军人出身的巴蒂斯塔在美国支持下发动“中士兵变”上台,之后成为隐藏在幕后的古巴实际统治者。到年第14任总统任期结束,巴蒂斯塔在古巴实行军事独裁达十年之久。年,巴蒂斯塔故伎重演,再度发动军事政变上台。

在第二次掌权的七年,巴蒂斯塔与年轻的律师卡斯特罗产生了交集,最终成为卡斯特罗革命的对象。

年7月,卡斯特罗率领一百多名进步青年武装攻打蒙卡达兵营,揭开了反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序幕。武装起义失败后,卡斯特罗兄弟被捕入狱。在法庭上,身为律师的卡斯特罗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一时间,年仅27岁的卡斯特罗名扬美洲,成为古巴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世界历史上不断出现的“放虎归山”一幕又在古巴上演了,年是总统竞选年,巴蒂斯塔为笼络人心而大赦政治犯,卡斯特罗兄弟和战友们意外获得自由。出狱后,卡斯特罗立即赴墨西哥组织秘密武装,创建起著名的“七·二六运动”革命组织。

年,卡斯特罗率几十名起义战士乘游艇返回古巴。此后几年,卡斯特罗与战友们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游击战。到了年,反巴蒂斯塔独裁的武装起义在古巴风起云涌,如同十年前对待腐朽的蒋政权,美国人决定抛弃巴蒂斯塔了。

多种机缘巧合中,年古巴革命突然成功了。正在山里打游击的卡斯特罗立刻率革命军进入首都哈瓦那,当年2月,33岁的卡斯特罗在古巴人民一片拥护声中出任政府总理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直到此时,美国仍认为后院有点乱但还不至于起火。对长期受美国“影响”的古巴来说,固然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塔政权,但包括卡斯特罗在内的成功革命者都清楚,与“顶头上司”美国闹翻没任何好处。

为此,新官上任的卡斯特罗与格瓦拉还专门跑到美国拜码头,年的美国一度掀起“卡斯特罗热”。

然而,不知是美国人对控制“后院”太自信了,还是对古巴这个年轻政权心存疑虑。访美期间,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竟然没见卡斯特罗,只派了副总统尼克松与这位年轻人谈了谈。不仅如此,颐指气使的美国人还警告古巴:不要试图改变现状。

也是,弹丸岛国古巴的经济完全依赖美国,拉美各国纷纷抱美国粗腿还抱不及,你小小古巴还能反了不成?历史惊人的相似,正是在十年前,不可一世的美国人就是这样与新中国失之交臂,从此与这个东方大国交恶,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作为拉美的民族英雄,古巴人民的偶像,当时年轻气盛的卡斯特罗岂能受美国人的气。

访美回国后的年5月,卡斯特罗开始在古巴实施农业改革,政府规定甘蔗种植田公司的所有股东必须为古巴人,此举无疑严重影响到美国在古巴的利益。之后,包括土地改革在内的多项改革在古巴轰轰烈烈展开,所有举措无不针对在古巴的美国公司利益。

到这个时候,美国人才意识到古巴要摆脱美国控制,革命家卡斯特罗这是要继续革美国的命啊。于是,就有了后来古巴投向苏联阵营,美国中情局策动猪湾登陆和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一系列“麻烦”。两国这种敌对关系持续了半世纪之久,直到卡斯特罗去世前的年才得以改善。

美国人想当然认为,略施经济制裁小计就足以致古巴新生政权垮台了。没想到的是,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竟如此硬气。看来,卡斯特罗在间于齐楚方面运用的得心应手,与美国闹掰后,古巴借助当时苏联和中国的援助渡过了难关。

美国不给油,古巴就从苏联进口石油;美国禁止在古巴的美国炼油厂炼从苏联进口的油,古巴就以违反合同为由将美国炼油厂强行收归国有。难怪有一种观点认为,完全是美国人的自大与傲慢将古巴逼到了对手阵营。

彼时,古巴革命的主力军大多来自中产阶层和非共产主义阶级,卡斯特罗本人就是人民党的。如果不是美国人教师爷似的说教和咄咄逼人,很难想象当时的卡斯特罗政权会投入苏联怀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