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激活林地资源潜能 渝水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
6月1日,渝水区召开全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全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要通过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保护好林农的合法权益,让农民获得更多利益,实现全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此举标志着该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 渝水区是一个林业大区,全区现有林地面积7.8万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0%。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先后实施了“消灭荒山”、“山上再造”、“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林业生产、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该区林业目前存在的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利益分配不合理、经营机制不活、产权流转不规范等问题日益显现。为破解这些难题,进一步促进全区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该区决定在南安乡试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全区全面铺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据了解,该区力争到2006年6月,基本完成“林改”任务,今年内完成50%的商品林“林改”发证工作。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4个方面。江西省规定,将通过自留山稳定不变、已分包到户的责任山稳定不变、落实“谁造谁有”、家庭承包经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有偿转让经营和妥善处理已经流转集体山林等7个方面明晰产权;通过取消木竹农业特产税、调整育林基金平均计费价格和分成比例、规范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范围来减轻林农税费负担;通过木竹采伐指标分配实行公示制、打破木竹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来搞活林业产业的经营。 该区还决定以“林改”为契机,摆脱过去对林业经济低层次的开采,不断拓宽林业发展思路,从以木竹生产为主,转向木竹加工、油茶产业、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高效林业,把现有的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使之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