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她体内住着400个人,19岁考上麻省理工 [复制链接]

1#

我是怕怕君。

前几天翻看《24个比利》(TheMindsofBillyMilligan)。

我是先看了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TheCrowdedRoom》后,才知道它是以这本纪实小说为原型拍成的电影。

看完小说后,对于男主人公比利的遭遇让我感到无比沉痛。

「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

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患上人格分裂症的最根本原因。同时我很好奇,虽然一些医学学术刊物上对于这个病症有着专业的解读,但单凭那些复杂的文字实在无法想象当事人的真实感受。

于是我开始寻找有这方面问题困扰的人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生活常态来进行了解。

在《24个比利》中,男主人公拥有24个人格已经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了,但在我开始深入了解这个群体后发现,人格分裂是不存在数量上的限制的。

一对来自英国加的夫的情侣,两个人加起来竟然有超过种人格在体内,并且还在不断的分裂出全新的人格相互制衡。

搜图编辑

每一次购物都是心理上的折磨

27岁的Kai和26岁的Franz都患有DID

Franz的第一次人格分裂也是在她4岁的时候

这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Kai和Franz是她们的主人格,虽然生理上都是女性。但Kai的主人格是个男人,而Franz的主人格是个女人。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购物、外出吃饭都是很轻松享受的事情,但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场灾难。

“想象一下你每次买东西,身边都为了一圈人高喊着,买!别买!买!...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你得为个人同时买东西一样。每次出门我们都会准备一个清单,但是并不会买上面所有的东西。我们有这么多人,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没有那么多预算。”

在两个人购物中因为人格之间产生分歧,随之又会有不同的人格出现。其中有一些是小孩子喊着要买樱桃圣诞,而熊孩子又引发了另一个人格出现,相互制约。

就这样一趟看似普通的购物却让他们心力憔悴。

“打我出生起,创伤就随着我长大。”

Kai和Franz的遭遇几乎相同,在年幼的时候他们以为自己有了特异功能,可以和陌生男孩共享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当遇到难过的事情时,那个男孩子就会出现。

直到很久以后他们才知道那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人格分裂的症状。

人格分裂在不了解的人眼中可能除了觉得有些恐怖之外,甚至还有点酷?但事实上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是一种无尽的折磨。

很少有人能够感同身受,甚至不少人指责他们的多重人格是装出来的。对于这种说法他们很委屈:

“我得多努力才能装成这个样子?还装了这么久?”

还好在年,Kai和Franz在一个DID论坛上相遇,并建立起情侣关系。自从有了彼此后,他们开始不是很介意外人的看法了。

“她能够理解我,知道我正在经历什么,也知道我为什么会经历这一切。”

“她的到来真的让我非常有安全感,也非常快乐。”

不过这只是Kai和Franz两个主人格建立的关系,和其他人格没什么关系。所以他们两个经常说:

“我们的身体在一起,但是灵*却不能完全在一起。因为其他人格都有着自己的人生。”

而其他人格彼此之间都有着复杂的关系,有的是亲子关系、有的是恋爱关系、有的是朋友关系。

除了一些经常出现的人格他们可以追踪和有所了解外,剩下几乎一半以上的人格他们都不认识,于是当那些人格占据他们身体时。他们完全不知道那个时段自己做了什么。

而在他们恋爱之后,人物关系更是纠葛在一起,常常让他们感到精疲力尽。

只是一次简单的购物

都能让两人感到绝望的疲惫

生活中的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

由于人格不定时的转换使得他们根本找不到工作。

但他们很热爱工作,也曾尝试着去工作。但随时会冒出来的其他人格经常会打乱他们的工作节奏,甚至完全无视他们的工作。于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被开除了。

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解决现状,他们积极的进行着治疗。同时也用开放的态度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发生在她们身上的这些奇妙的事情。

但总有些人恶语相向,躲在网络的背后用龌龊肮脏的语言去讽刺、攻击他们。

而他们不知道,自己可能正在亲手“杀死”这些努力活下去的人们。

她记录下这一切,只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

youtube上有个视频的女主角是一名19岁的女孩Jess。

她就读于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会多种语言。自称身体里有6个人格,一个主体人格(Jess本人)5个人衍生人格。

她上传的视频中,不同的人格有着鲜明的性格对比。甚至在视频过程中几秒时间内就完成了一次人格转换。

从主体人格19岁的Jess到13岁的Alex

之所以分裂出多个性格,跟她童年的经历密不可分。

在Jess4岁的时候,曾经生命遭受到危险时,她急需一个哥哥来保护她,但自己的亲哥哥又没能做到,于是Max出现了,一个6岁的男孩。

为了保护Jess,Max封存了大部分关于这件事的记忆,所以Jess的童年中有很多空白。在Max出现后长达9年

都没有再出现第二个新的人格

直到她13岁被霸凌

Jess在13岁遭遇校园霸凌后,Max的13岁姐姐Alex出现了,填补了她最好朋友的位置,帮助Jess交朋友和维持友谊。

这两次新人格的出现

都是在Jess受到伤害的时候

不同于前3个人格,第四个人格Casey是一个21岁的很有趣的姑娘,她喜欢大笑。很喜欢开玩笑,外向喜欢和朋友出去玩。

Jess想成为这样的女孩,于是有了Casey。

保护人格出现后

渐渐开始形成自主人格

第五个出现的人格Quinn是Casey的双胞胎,和Casey性格完全相反,*舌、几乎不笑、喜欢挖苦讽刺人,有点反社会性格。

但Quinn承担了Jess内心最阴暗逼仄的部分,这个人格可以保护她不受外界伤害,并且释放内心的阴暗面。

怕怕君认为Quinn的出现

跟Jess受到校园霸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六个人格,是31岁的Jade。Jess形容她是所有人格的妈妈。说她超级懒,除非真正必要的时候否则不会出现。但会帮Jess处理“成年人的事情”。

Jess潜意识里

Jade代替了母亲给予她保护

视频被翻译后,在微博、B站等视频网站火速传播。在看完完整视频后,我就已经料到评论区会有人恶意中伤。

键盘侠从来不会考虑自己随心打下的一句话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们用文字在别人的生命中种下一颗地雷,随后带着莫名的优越感潇洒离去。

陌生人的恶意中伤

她变成亲人们的「羞耻」

在Jess发布的视频下,网友们恶意中伤的骂着「戏精」、「假的要死」、「演得不像」。还有人以「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她假在哪里。

但Jess此前已经被3名心理医生确诊为DID,即“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多重人格障碍。

而在她另外的视频中,她讲到之所以会分裂出不同的人格,是因为这样才能相互保护。Jess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有成瘾行为,只留下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再加上她童年遭受的一系列问题,促使她多重性格的生成。

她决定坦诚分享自己的故事,这一举动也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可以帮助到更多有同样问题的人,也让大众知道他们是真实存在,并非只存在于故事和电影当中。

但她的举动遭到家人的抵触,父母认为她不应该把这些事情说出来,觉得是在给家人「蒙羞」。

不论是她的“病情”,还是家里的情况。

她只想努力更好的活下去

之后的视频里,Jess安静的坐在镜头前。看得出她在努力的克制自己的情绪但还是忍不住落泪和哽咽。

以下为Jess在视频中的交谈内容:

如果我没有接受心理治疗,是不可能在这录视频的。没看心理医生的话,没治疗的话,我真的不会在这了。

如果你现在很痛苦,如果你正在被抑郁症、PTSD、DID、精神分裂症、情感分裂症任何一种折磨。甚至你只是觉得压力大,我建议,去看一下心理医生。

我知道这很难,我知道让你去寻求帮助很困难。最近因为我回到了韩国,不能继续面对面的跟心理医生或治疗师交流。但是我现在感觉很好。

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我也很乐在其中,而且颇有成效。我状态很好,因为我通过网络在线资源看治疗师。

可以有一个说话的人,真的对我帮助很大。说说租房子的事情,或者谈谈我那些强烈的恐惧感。甚至是很小的事情。

如果你真的需要倾诉,你也可以联系我。或者你有很好的朋友,一定要跟他们说。如果你对家人很有爱,可以和你的家人聊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照顾自己真的很重要。我也是最近才发现的。关爱自己的精神健康是关键因素,然后才能感到幸福。

我将来会录一期关于照料自己和关爱自己的视频,大家可以多看看我的视频,因为这也不花钱。所以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说我是为了钱,因为我现在没有从这里收到过一分钱,我只是想分享我的故事,倾诉我正在经历的痛苦,就是这样。

我真的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帮助,无论是我的视频还是回答。

(jess开始看NicholasTomillon:tomyfather的视频,镜头记录下她的表情和反应。)

视频开始后Jess在努力控制情绪,逐渐变得低落,中间说了一句“跟我很像”(指视频内容)后开始了长达近3分钟的沉默。

视频结束后jess一度崩溃大哭,努力平静后说道:“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知道自从我把这件事公布到网络上,我亲戚们看到了,家人也看到了。他们的反应是替我害臊,跟我说我这样做大错特错。

但是你知道吗?我没有感到羞耻。该感到羞耻的是他们。这不该是受害者的错,应该是施害者的错。一切起因都是因为他们。

所以他们想说就说吧,我会继续在YouTube发视频,关于我的精神疾病,这如果意味着会让家人感到羞耻,让他们继续羞耻吧。

4岁就因为无法弥补的严重创伤开始分裂出不同的人格,经历了家庭变革、成长的艰辛,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生活,努力学习考上麻省理工学院,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治疗与帮助。

她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努力更好的活下去,就像她所说:“这不该是受害者的错,应该是施害者的错。这如果意味着会让家人感到羞耻,就让他们继续羞耻吧。”

如果说外人的不理解她勉强可以无视

但家人的「羞耻」

就像一把利剑直戳心脏

痛不欲生

视频中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断往下掉,后续她上传的视频中Quinn人格出现,开始怒怼那些恶意中伤的人:“你们的评论太白痴太蠢了!我只是诚实的记录我们心理疾病的过程。”

Quinn情绪激动的一直在爆粗口

从视频开始就能感受到性格上的完全不同

随后Quinn说道:“你应该走出专属于你的那个无知的世界,应该接受这个世界上会有人患心理疾病的事实。他们不是疯子,你可以对它保持开放的态度,让公众能够认识它。”

即使如此,恶评的人还是有很多。并且很多评论不堪入目,我突然理解为什么她会分裂出不同的人格,就像比利所说:“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

如果没有这些分裂出的人格在保护她,可能Jess早就被这些怀揣恶意的人“杀死”了。

不需要你感同身受

只求能够多点理解

前两天看见一句话:“在中国,得心理疾病是一件很没有尊严的事情。”

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家越来越不愿意去倾听、不愿意去信任以及日渐削弱的同理心。

怕怕君一位非常要好的女性朋友,也是自幼父母离异。但她跟父母的关系相处的都很好,大学时选择外出游学。学成归来后做了十年的老师。

在外人眼中,她漂亮、自信、独立,拥有体面的工作和优质的生活。

但她其实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每天在学生和同事面前要演出过得很好,很快乐,很正常。

终于有一天她的情绪到达临界点,于是她鼓足勇气和一位认识很久的朋友说出自己有抑郁症,并称自己可能不再适合老师这个职业,想要换个事情试试看时。

同事很惊讶的对她说道:“你怎么可能抑郁呀?你为什么不开心啊?现在你这个工作多好啊,又有寒暑假,工资还多,你知道我们在职场有多累,还朝不保夕的,别说养老了,公司能撑到什么时候都不一定。你这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不知足。”

“我很惊讶于她会对我说这些话,如果我不是因为不开心那我不会提出想要换工作的想法。难道我有心理疾病都变成了一种矫情是吗?”朋友再跟我说这句话时,语气中带有浓厚的绝望情绪。

每个人都有心情低落的时候,只是我们足够幸运没有遭受到过于严重的伤害。

这并不是一种矫情,甚至我曾看到有人讽刺的说道:"这些人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都是「富贵病」,看看那些温饱都没解决,每天忙着赚钱的活命的人有几个得抑郁症的。这都是有钱有闲的人才有的病。”

于是才会有「甘肃庆阳女孩跳楼」事件和「作家林奕含自缢身亡」等众多无力挽回的惨剧。

很多人在受到心理创伤和身体伤害后都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精神问题,他们也曾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渴望从痛苦中得到解脱。

但当他们满怀希望的开始进行心理治疗时却发现,原来最大的阻碍不是来自自身对于揭露疤痕的抵抗,而是周围人和整个社会的偏颇评价和异样的目光。

有些人在努力救人,而有些人却在拼命阻碍。

怕怕君在这里希望所有人记住一点,疾病就是疾病,无论是什么部位发生的什么病情,都没有什么可羞耻的。

无论病痛是在自己身上,还是别人身上。要做的就是去面对它,想办法解决它。对于那些站着说风凉话的人,就要学习Quinn一样,直面他们丑陋的嘴脸,送上一句:“Fxxkyou!”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